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味蕾记得

(2012-08-08 00:13:10)
标签:

四川

无花果

舌尖上的中国

顺风快递

松花蛋

美食

前些日子《舌尖上的中国》风行,文案旁白色彩光线,都老道辛辣,果真色香味俱全养人眼。纵是如此,看完仍旧不满。忍不住在微博吐槽:分明该用一集来讲川菜火锅串串凉虾冒菜凉面冷锅还有各种米线肉汤圆腊肉泡菜之类…

有网友毫不客气地在底下回复:你说的那是四川城市形象宣传片。

嗯,貌似..有些道理?

 

在刚上大学,扛了行李独自北上时,桂妈就语重心长点拨过我:你走得那么远,总有一天会想家的。

那时不仅年轻,还嘴硬道:我才不会想家,只是会想你罢了。

一转眼,险些十年过去。

如果在四川并不会察觉四川的好。

之前讨厌雨水充沛的川地,地面总是泥泞湿滑,裤管溅满细密泥浆。中原相较之雨水奇少,整个大学就那一把伞从头使到尾还崭新,干爽又有透气儿的风。

就为着这一点,我都愿意留下来。美哉。

逐渐,觉得想家倒是其次,毕竟有电话网络,父母很容易触手可及。倒是异常想念那些吃食,不知道是一个吃货的纯粹垂涎,还是披着乡愁外衣的口水。

 

谢天谢地,有了淘宝。

从网上淘来中原不易寻到的食材,从翠绿的花椒到泡菜坛子蒸肉粉魔芋粉牛油,甚至几袋正宗的川粉与红薯皮,不辞琐碎,像蚂蚁一样一点一点往家搬。

网站上甚至有成都的店家现做现卖麻辣兔头,两只即可起售,用顺风快递送至目的地也不过隔天的事。

也大约只有身在异乡,心头念起各色吃的才能品出惆怅。我想,即使再过去很多很多年,我有了孙子与重孙早落地生根,恐怕仍会说自己是川人,以米为主食,自己做泡菜酿醪糟炒辣椒酱搞霉豆腐。

下单付款,千里迢迢,只为那些记忆中熟悉的味道。

有了食材,便能着手做。而我,总是在需要寻求心理安宁的时候,默默系上围裙去厨房做些吃食。享受在制作过程中,无声的专注及食物成型之后的绵绵喜悦。

而我关于食物的所有记忆,大约都与人有莫大的关系。

 

无花果

第一次吃到无花果是幼时,在小叔家过暑假。瓦房青黛,炊烟袅袅。他指着那青色多叶的一小棵树跟我解释它的名字,那是四川并不多见的果树,因为光照短不适合在西南生长。

我隐约觉得那真是棵特别的树,不开花倒是能长出果子。

小叔摘下褐红的果子给我,蒂部还留有白浆。

真好吃。甜,有小籽。

再长大之后,有户人家门口有棵大无花果树。长一树茂盛叶子,结很多果子,惹小鸟来啄。

回忆很美。然后,小叔婶婶没了,与门前有大无花果树的养猫少年亦无疾而终。

 

松花蛋(四川广称皮蛋,但是松花蛋叫着洋气,所以….)

可以想象这是聪明的人类为了更长久的储存蛋类而总结并运用的化学作用。小镇有这样的手艺人,工具无外乎一个瓷盆一点碱水一兜麦茬一袋石灰一个灰桨一幅厚手套。

蛋用和好的石灰泥浆裹住,40天之后变成美味。

五年级小友送我一只荷兰鼠,为了逮在柜台底下蹿来蹿去的它,我摸出一年代久远的松花蛋。清晰记得蛋清上布满璀璨花纹,像雪花像松枝,蛋黄像琥珀般猩红而透明。

我真心想矫情说一声:那是我吃过最美味的皮蛋呀!

以至于现在每一年,从年初桂妈已开始着手买鸭蛋送去穿衣,放到春节,等着我们回去朵颐。

她甚至很小气地点了数放在阴凉背光处,不准邓一双吃。

 

猪膝盖

取猪前手后脚关节处皮,卤后切丝。

写完上一句,仿佛已经交代完了。嘻嘻。

吃得这么惊天地泣鬼神,我实在不知如何形容是好了。总之,有日放学后的午餐,妈妈端了这盘菜上桌,我嚼着糯又香辣的猪皮配了三碗白米饭。

吃过绝无仅有的一次,印象深刻。

 

糖衣枣

冬日,聚在煤火前取暖。哥嫂开着一家不景气的饭庄,请了一英俊的厨子。

我从外面野回来,摘了一兜一兜的野枣子。绿豆大小,红色果子,树为矮小灌木。

厨子有意思,拿了搪瓷杯子,就这炉子熬了白糖,命我将枣子如数倒入杯中,拿筷子搅,冷后即成糖枣。

外甜内酸。

记得他说,来,给枣穿衣。

于是一直觉得,穿衣比起脱衣更是个性感的词。

 

卤味与饺子

邓爹极少下厨。但在那年春节,我与郭回去,他已卤好了一盆子卤味。

猪手鸡爪猪尾巴,热气腾腾一盆。

色泽红亮,味鲜而辣。

他在有些逼仄的厨房招呼郭:小郭小郭,你来吃嘛。

郭毫不客气,上手拿了便啃。

我见邓爹极为开心的笑了。

饺子也与邓爹有关。川人少于吃饺子,说来也奇怪,馄饨常吃,饺子却屈指可数。但分明他们的馅儿都大同小异么。

是他教我包饺子。一个褶子搭一个褶子,像扇子的骨架,有些文绉绉的情怀。

北方人一装馅一挤捏,饺子便能成型,又快又好。

我固执,学不会。在任何地方都用爸爸教的方法包饺子。

中学时曾独自一人做过十多人餐的蒸饺,因不懂得蒸笼上铺布饺子粘了篦子,露馅了。无人责怪,人人夸好吃。却在那无花果树的家中曾被嫌弃饺子褶厚又不易熟又不会擀面皮儿。

没打算学会,于是好庆幸没进哪家门。

 

水煮滑肉

与小姨有关。五花肉丝挂芡粉大火炖煮即可,曾数次提及不赘述。

这约是妈妈家的菜式,她亦拿手。从未见她们以外的任何人有做过,饭店也无这道。

我无师自通以后,做过为数不多的几次。

每一个诚心爱过的人,我都曾花时间做这道菜给他们吃。

反应各一。

但每次回川,除了皮蛋肥肠卤味之外,水煮滑肉必不可少。

我仍记得小姨的模样。圆脸短发酒窝,眼睛水汪汪,是和妈妈完全不一样的好看。

她做一手好菜。无论是兔肉还是蛇肉黄鳝,都极入味。可惜,再也吃不到。

 

还有些,这个时刻记不起来。

都有关味蕾有关人物片段光线氛围,有关一段故事。

我问郭,你记忆中最深的关于食物的故事是什么?他说,是父亲的一碗面条。这个情深义重的男人,身边永远带着父亲的生活照,无需多言,你都懂得。

而我呢,当我写下这些,那些在酒泉底下的亲人一一浮现出来,哗啦啦放电影一般在我脑中穿梭停顿与过渡。

他们被人记得,会眯眯笑吧。

 

前些日子,女友走后,央着我写土豆红烧肉的菜谱给她。

那餐饭,吃了数个数个小时,连我自己也都觉得从未烧过这么牛逼的红烧肉与可乐鸡翅。

某天一早去公司,想起这码事,将菜谱写在豆瓣上让她去看。

我说,给我亲爱的小女孩。

有人在那个满是食物的相册留言说:如果都有菜谱多好。

我心底嗤了一声很小器的笑了,有个声音在呐喊说:我又不必讨好谁。

 

我不必讨好任何。除了,味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风是外衣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