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it |
分类: Web2.0思考 |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外blogger领域热烈讨论的一个话题就是:Google Reader新近增加的“Friend”share共享特征。大概的情况是:Google Reader默认帮用户增加了向Gtalk和Gmail好友(联系人)共享post。只要用户在登录GR时选择了共享,你的share文章就被所有好友共享了,而你所有建立联系的好友共享内容也被你获取了。
没错,这一步是Google Reader从一个单一的阅读器工具向社会化演进的开始,短期来说,Google肯定希望在各个主要产品间打通,并建立联系。长期而言,Google希望依托整个产品线建立一个广泛松散的社会化网络。说到根上,Google希望形成类似Facebook那样的关系管理和应用。
我一直是Google Reader的忠实使用者,对于share这个功能也是非常推崇。不过,到目前为止,我只订阅了keso的share,其他一个没有。我用share这个功能,一方面是能够把我每天阅读的好的文章向大家有一个共享,尽管可能订阅我share的人并不是很多。另一方面,我会把我看到的好的文章先share了,之后抽时间再仔细阅读,基本上我把share当自己的收藏在用。
从我的使用习惯来看,对于每个Reader使用者来说,都是希望提高阅读效率的,而订阅share的目的是发现更多有价值的文章,share成了一个典型的“人工过滤器”。显然,是否订阅别人的share跟Google所界定的“Friend”实在是没有太过直接的联系,Friend的分享未必是我想看的,而真正希望参考的share未必是我的好友,甚至,我可能根本不认识这个人,但我希望Google能推荐给我。
这也就是Google Reader一推出这个功能就被斥为“垃圾”的一个原因了,因为,用户没有从这个功能中得到好处,反而成了累赘。我的首页上,friend share这个目录,我进去看过一次,后来基本没进去过。还好,我不是一个Gtalk和Gmail的深度使用者,否则,按照Google定义的好友,share的项目应该会铺天盖地。
除了内容共享的选择错位外,显然,Google这次犯了一个跟Facebook类似的错误:没有把选择权充分的交给用户,延伸开来的话,应该是用户关系管理的一个问题。之前,麦田讨论过好友的双向确定和RSS订阅的单向确定(如果记得不准确,麦田别在意)。那么,基于订阅器的分享应该遵循一个什么样的关系维护呢?建立基于好友(联系人)的“单独邀请invite”和share订阅的单向特征,应该是比较重要的。
弄清了这些关系和分享的真正价值,是Google Reader团队最应该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