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老师最近写了一篇blog,名字叫“模式不如扎实”,内容写的非常中肯,其中的一些观点我也非常赞同。对于做内容,我一直比较坚持质量、细节取胜的基本点,甚至,在内容上,我自己算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也一度将这个习惯加之于其他人身上,至今仍如此。

 

经过最近一年多时间的发展,我觉得,还有一个词要加上,那就是“深度”,在这点上,我跟项老师的观点应该是一致的。简单说,读者到了深度分化阅读的阶段了。所以,一年前,我跟我的同事说:专业类通信网站是有需求的,尽管它会略慢于大的趋势,这个跟行业读者本身的认知是有关系的,比如互联网这块内容的读者会更早的尝试到分化阅读。

 

不过,对于项老师在文中表达的主要意思,我觉得值得商榷。如果一年多时间以前,有人跟我说:模式不如扎实。我肯定会举双手赞成,因为这点也是我一直所秉持的做内容的思路。但是,现在,你告诉我这个,我觉得真的是值得商榷,甚至,现在这个阶段,我觉得,模式会比扎实更重要。

 

之所以我这么说,主要基于两点:首先,扎实就能成功吗?中国有句古话,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现在的情况是,相当多的时候,酒再香也是怕巷子深的,做读者内容尤甚之,特别是当前流量严重focus的情况下,你的酒很香,很可能没等到别人发现,你已经破产了。而做内容,这种破产的可能极大,内容的质量往往与成本是成正比的,所以留给你的时间并不多。因此,你要有取巧的模式。

 

第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长尾阅读的形成,低成本的生产工具变成现实,RSS等代表性的技术正在改变着信息传播的渠道,不断滋生的技术型过滤器正在让信息有效组合成为可能,比如techmeme。在这种大背景下,模式足以决定一个新的内容网站参与者能否成功,甚至变得至关重要。当然所谓模式,是围绕在信息的供给(如方式、来源等)和读者的阅读需求(不同的渠道)两方面的,而不是毫无意义的大一统的Web2.0。

 

Tags:, , ,

 

敬请订阅我的blog 指南 一键订阅 Google 抓虾 Bloglines 飞鸽 Rojo 其他

公告:很抱歉,因为精力问题,请大家到
我的独立blog(caozenghui.cn)参与讨论,以确保我能回复你的评论,或者直接订阅我的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