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写了篇关于“内容过滤器的竞争还是人”的文章,赶了把长尾的热闹,关注还不少。今天正好有点时间,把随后思考的几点问题表达出来。只是一些灵光闪现的想法,可能并不成熟。

 

补充我前面的几个观点:

 

六,搜索还不是过滤器。从长尾理论的描述去看,搜索应该是天然的过滤器,通过技术的方式,把最受关注的文章或者是关键字放出来。但是,从现在来看,搜索在国内还只是一个工具,是个通道,查查东西可以,也可以做出可观的商业价值。但要成为一个强悍的内容过滤器,让读者留下时间,对不起,还很远。我觉得,在这方面,搜索的过滤功能被提前放大了。未来可能是,但现在肯定不是。

 

七,用户的阅读需求。我觉得,中国的网民还是处于一个简单需求的阶段,中国有13亿多的人口,互联网用户只有一个多亿,刚刚接近1/10。相比较互联网普及率在70%左右的美国自然大不相同。而我们往往去对照人家的模式,但没有对照自己的需求。所以模式搬过来了,发现根本没人用,于是就都走了味,就是这个道理。

 

八,过滤器在未来将无处不在。其实承担过滤器功能远不止内容,吃喝玩乐,都需要过滤器。所以国外有myspace,中国有55bbs这样的产品。我觉得,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需求才会出现大的分化,现在的需求也在细化,但往往是小圈子的行为,当我们高声呐喊的时候,其实大众根本就无动于衷,他们还是重复着他们简单的阅读需求。

 

九,未来过滤器的最大价值是发现。互联网刚兴起的时候,内容非常匮乏,我记得,九几年刚上网那会,能登陆个网页觉得特兴奋,其实现在看那些页面都很垃圾。后来开始变化了,内容不断丰富,所以过滤器的最突出价值成了“过滤”,网民的需要就是你把内容挑好我看,简单有效;之后的内容将更泛滥,用户参与其中,互联网普及深化,用户需求多样化,时间会按现在的比例颠倒分配,两分用在普通阅读,八分用在细化的需求上。所以,未来的过滤器最大价值在于发现,发现用户需求,帮用户发现价值。

 

Tags:,

 

敬请订阅我的blog 指南 一键订阅 抓虾 Bloglines 飞鸽 Rojo Google 其他

公告:很抱歉,因为精力问题,请大家到
我的独立blog(caozenghui.cn)参与讨论,以确保我能回复你的评论,或者直接订阅我的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