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钻研电信 |
随着各地区接听电话资费不断走低,关于单向收费的争论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出现反弹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两个,第一点,用户对单向收费存在过于片面的理解,总是以为单向收费以后,就有近半的接听电话不交钱了,话费支出就会大幅降下来,而事实并非如此,运营商会根据各自网络成本的变化来调整资费。
另外,移动运营商在短期上,过度的将单向收费作为一种广告行为来宣传,虽然暂时性起到了争夺用户的效果,但从长期来看,不但造成了用户对低价套餐的的麻木和抵触,也不断刺激了用户对单向收费的胃口,而事实上,单向收费对用户而言,只是一个鸡肋,合理的低价套餐才更为实惠。
我觉得,讨论单向收费是否合理需要从两方面来理解,第一点,实施单向收费后,消费者能够最终受益;第二点,实施单向收费后,是不是更加有利于市场的全面竞争。只有这两个条件满足了,单向收费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刺激行业发展的政策。
长期以来,基于手机双向收费模式下,我国电信业一直采取不对等的网络结算方式,即固话拨叫手机用户,固网运营商不需要向移动运营商结算费用;相反,手机拨叫固话时,移动运营商要向固话运营商支付每分钟6分钱的结算费用;联通与移动互相拨叫时则不进行结算。
那么,先从第一点分析,目前各地区手机资费实质上已经降低了很多,特别是最近,运营商通过低价包月的形式大幅度降低了接听电话的费用,从接听电话上讲,已经非常接近“单向收费”的意义。如果用户非要强调事实上的单向收费,将打破现有的运营商结算体系,形成固网与移动网、移动网之间的对等结算,固网拨叫移动网络用户时需要向移动运营商支付结算费用,固话拨出费用出现上涨压力,联通资费下调因结算成本上升受到限制。总之,运营商会根据网络成本的变化来调整资费,而不是,用户所期待的单向收费后资费支出必然大降。
其次,实行单向收费后,将使本来就接近失衡状态的电信业竞争格局更加紧张,作为弱势群体的固网阵营及联通将同时受到挤压,而中国移动的主导优势将更加突出,并向垄断方向发展,这个不符合我国电信业改革的出发点。具体而言,单向收费后,固话拨叫手机用户,固网运营商也要向移动运营商结算费用,固网的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而联通也无法再继续互不结算的方式,由于移动用户远远多于联通,联通需要交纳更多的结算费用给移动,联通面临的恐怕已不是竞争压力,而是生存的压力。
目前,中国移动已经成为绝对意义上的主导运营商,按照今年前六个月公布的运营数据,中国移动单月新增用户超过400万,而联通、电信及网通仅在100万左右。作为竞争引入者的联通与移动的差距正在拉大,且由于移动对固话的替代趋势,固网经营非常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