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SP新规反击论唱唱反调

(2006-06-02 00:29:29)
分类: 钻研电信
即将出台的SP新规,打破了长期以来存在于SP行业的潜规则,这些规则成就了早期SP市场的繁荣,但你不得不承认它同时也抹杀了用户选择的机会。

一旦新规实施,SP产业将面临重构。

对于最近各方盛传的中移动11条军规,我本来想多谈谈实施后的影响,特别是对SP直接性的冲击以及未来的产业重构。最近却相继从很多方面听到关于这些规定的反驳言论,于是决定给这些言论唱唱反调。

在这些言论中,矫枉过正是比较典型的一种。正如此前关于免费WAP的一场大讨论一样,当然其中绝大部分都是SP行业内的人。既然在业内,不免总会站在企业自身的角度上去想问题,试问有几个是从用户角度上考虑问题的。
 
抛除用户之外,对产业发展的考虑也是被忽略的。记得在免费WAP的讨论上,无线内容的监管被一致认为是缺失的,恰恰因为监管机构的缺位造成作为运营商的中移动可能会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来管理,这对产业发展无益。
 
另外,随着3G的临近,数据业务被认为是提升用户ARPU值的一大利器,那么我们有必要在后2G时代提供一个健康的消费环境,而不是一个谈SP色变的形象;少数SP的急功近利有可能会破坏整个产业,而用户的消费心理是非常脆弱的,它不允许我们去多试探一次。
 
按照信息产业部披露的消息,7月1日起将会启动四号合一制度,也就是移动、联通、电信和网通的四张网SP统一号码,一个SP只有一个统一号码,从形式上统一了SP的管理;其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信息产业部作为监管机构进入了对SP的管理。
 
中移动的这11条军规也被认为是迎接四网合一的一种姿态,尽管四网合一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SP的品牌建设等等,即便对运营商而言,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比如计费系统的重建,结算等等,运营商也将付出很大成本。

我认为,监管机构的介入将成为SP走上正规化的一个开始,而长期以来,中移动在无线内容上,既做教练又当运动员的现象也会打破。尽管此前,中移动自身也进行了相应的规范,但鉴于中移动与SP的鱼水关系,这种规范并没有真正的体现,缺乏执行的独立性。

从上述各方面看,将四网合一看作洪水猛兽的观点是不恰当的,它无论是对产业还是对消费者都是有益的,过分抵触这种思路只能证明一点:他们心里有鬼!

回过头来,说说中移动的这11条军规。

清场伪中小SP应该
 
一旦传闻中的属实,对大多数SP的破坏性是致命的,特别是中小SP,将代表着清场的开始,当然,我想强调下,这里说的中小SP是不具备创新能力的,浑水摸鱼的,通过代理合作进行同质化业务的企业。这些企业的出场,我认为对行业发展是有好处的。
 
而对具备创新能力,具备核心特色产品的企业,同样会有机会占领市场,从这方面看,所谓新规将使中小SP无发展空间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是谁在漠视用户习惯

丁志锋在他的博客中说,二次确认的规定影响了用户的消费习惯,影响了用户接受数据业务的机会,我不这么认为,这更象是一种狡辩,恰恰是一相情愿的抹杀了用户选择的机会。

目前在SP行业形成了一种潜规则,只要用户没有否定的业务,就被视为是接受的,这是极不合理的。的确,二次确认会造成不少用户的流失,保守估计可能会在30%左右,但我想,一旦用户选择一项业务,二次确认也是非常必要的。

按条定制提前收费不合理

在中移动的新规范里,明确要求了,按条定制收费模式必须向包月形式转移,而包月服务在新规定下需要有一定时间的试用期,用户在试用期内,可以决定是不是选择这个服务,在作出选择的试用期内,不需要向SP缴纳任何费用。
 
这对SP的打击也是非常大的,按照传统的收费模式,按条定制业务,就是用户一次性缴纳费用后,SP按承诺向用户推送约定数量的内容。即便用户对这些内容不满意,也只能碎了牙齿往肚子里咽。而对所有包月业务设定免费试用期限也是必要的。

中移动自做SP的恐怖论

王冉在几个月前的博客中,已经提到了中移动已经考虑越过A8等SP直接与唱片公司合作,从当前的发展形势而言,中移动自身介入SP已经不可避免。那么如何看待这种新的产业格局,中移动、SP、CP,我想强调一点,具备创新能力的SP,或者说CP是永远有机会的,SP们大可不必担心市场被移动蚕食。

另外,目前国内SP市场混乱已被公认,信息产业部今年也将短信治理列入了工作重点,在这方面,中移动承担了太多的负面形象,包括品牌损失和口碑。中移动需要介入以规范市场,并起到示范作用,也是市场的需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