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嵩山——中华文化圣山之十六:诗仙觅踪

(2011-02-24 18:19:38)
标签:

李白

嵩山

元丹丘

司马承祯

《将进酒》

旅游

分类: 《天地之中——嵩山》

十六、诗仙觅踪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为君歌一曲,请君为我洗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共销万古愁。

 

这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著名诗篇《将进酒》。此诗笔酣墨饱,挥洒得淋漓尽致。诗人的情感与文思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又如江河入海一泻千里。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又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实乃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然而,恐怕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伟大的诗作,是李白在壮年之时,写于嵩山之巅!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豪迈游侠、狂放不羁、才华横溢、嗜爱饮酒,创作出了无数脍炙人口、流传诗史的伟大作品。在他仗剑游侠的经历中,嵩山曾是他人生中的重要一环,他曾先后在嵩山修道隐居达四年之久。

 

李白与嵩山的结缘,缘于他与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从小对道教文化的耳濡目染,十五岁时就受戒于三师,举行过最初的入道仪式。25岁时,他出游至江陵,与著名道士司马承祯相遇,司马承祯认为李白“有仙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司马承祯(646-735年),字子微,法号道隐,自号白云子,师事上清派第十一代宗师潘师正。潘师正为茅山宗开创者陶弘景四传弟子,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常年在嵩山修道,唐高宗与武则天曾下诏为他在嵩山修建了隆唐观。

 

随后,李白在司马承祯的牵引下,开始不断接触到了当时那些在社会较负盛名的道学名流,如司马承祯的二传弟子胡紫阳,他与李白的感情也极为真挚,受其影响极大,李白曾说道“予与紫阳神交,饱餐素论,十得其九”。在他死后,李白还特意为之撰写《汉东紫阳先生碑铭》,并称赞胡紫阳“先生含弘光大”“存也,宇宙而无光;殁也,浪化而蝉蜕”。

 

李白与嵩山的结缘,是在认识了司马承祯的三传弟子——嵩山道士元丹丘之后。元丹丘就是《将进酒》里所写的“丹丘生”,他是茅山派第七代嵩山传人。在日后的交往中,李白逐渐与他成为挚友,他是李白一生关系最为密切的道教中人。今天的太白集中,涉及到元丹丘的文字有十余篇。元丹丘隐居嵩山时,曾多次招李白前往。

 

李白32岁的时候,正式接受了元丹丘的相邀,北上嵩山学道。他非常欣羡元丹丘的神仙生活,特别写了一首《元丹丘歌》:“元丹丘,爱神仙,朝饮颍川之清流,暮还嵩岑之紫烟,三十六峰长周旋。长周旋,蹑星虹,身骑飞龙耳生风。横河跨海与天通,我知尔游心无穷。”

 

元丹丘在嵩山的修道地,在嵩山西部余脉紫云山中,李白是这里的常客。李白在《题元丹丘颍阳山居》序里,说出了元丹丘嵩山颍阳山居的位置:“丹丘家于颍阳,新卜别业,其地北倚马岭,连峰嵩丘,南瞻鹿台,极目汝海,云岩映郁,有佳致焉。白从之游,故有此作。”诗中写道:“故人栖东山,自爱丘壑美。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对元丹丘的修道生活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在《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并序》:“白久在庐、霍,元公近游嵩山,故交深情,出处无间。岩信频及许为主人,欣然适会本意,当冀长往不返,欲便举家就之,兼书共游,因有此赠。”诗云:“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曾落。沉情丹丘志,冲赏归寂寞。揭来游闽荒,扪涉穷禹凿。夤缘返潮海,偃蹇陟庐霍。凭雷蹑天窗,弄影憩霞阁。且欣登眺美,颇惬隐沧诺。三山旷幽期,四岳聊所托。故人契嵩颍,高义秉丹青。灭迹遗纷嚣,终言本峰壑。自矜林湍好,不羡朝市乐。偶与真意并,顿觉世情薄。尔能折芳桂,吾亦采兰若。拙妻好乘鸾,娇女爱飞鹤。提携访神仙,从此炼金药。”

 

在嵩山学道的三年多时间里,他得到了元丹丘无微不至的关怀。元丹丘不仅将自己的心得成就倾囊相授,还无私地将道教高级秘诀传给了李白。李白后来去跟元丹丘的师父胡紫阳学道时,专门写出了《颍阳别元丹丘之淮阳》一诗,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吾爱元夫子,异姓为天伦。本无轩辕契,素以烟霞亲。长恨迫世网,铭意俱未伸。松柏虽寒枯,羞逐桃李春。悠悠世朝间,玉颜日缁磷。所失重山岳,所得轻埃尘。精魄渐秽芜,衰老相凭因。我有锦囊诀,可以持君身。当餐黄金药,去为紫阳宾。万事难并立,百年犹崇晨。别尔东南去,悠悠多悲辛。前志庶不易,远途期所遵。已矣归去来,白云飞去津。”

 

李白在嵩山除跟随元丹丘学道外,还自己在嵩山寻师访道,几乎嵩山传说有高道修炼的地方,他都跑到了。他听说嵩山有位姓焦的女炼师,已经不知经历了几世几劫,神通广大,功法高超,仍在嵩山修道,就遍踏嵩山,四处巡访。虽然没能找到,但仍然心怀满腔崇敬之情,并为此写了《赠嵩山焦炼师并序》的诗:“嵩山有神人焦炼师者,不知何许妇人也。又云,生于齐梁时,其年貌可称五六十。长胎息、绝谷,居少室麓。游行若飞,倏忽万里。世或传其入东海,登蓬莱,竟莫能测其往也。余访道少室,尽登三十六峰,闻风有寄,洒翰遥赠。”“二室凌青天,三花含紫烟。中有蓬海客,宛疑麻姑仙。道在喧莫染,迹高想已绵。时餐金鹅药,屡读青苔篇。八极恣游冶,九垓长周旋。下飘酌颍水,舞鹤来伊川。还归空山上,独指秋霞眠。萝月挂朝镜,松风鸣夜弦。潜光隐嵩岳,炼魄栖云幄。霓裳何瓢摇,风吹转绵邈。愿同西王母,下顾东方朔。紫书倘可传,鸣骨誓相学。”

 

李白对嵩山的历史神仙故事也很感兴趣,他特意写了《嵩山采菖蒲者》一诗:“神仙多古貌,双耳下垂肩。嵩岳逢汉武,疑是九疑仙。我来采菖蒲,服食可延年。言终忽不见,灭影入云烟。喻帝竟莫悟,终归茂陵田。”

 

开元二十四年(公元七三六年)秋,李白在太原与元演父子告别回家。临行之前,元府尹为李白隆重饯行,还送了一件价值千金的狐裘,一匹塞北有名的“五花马”。李白穿上狐裘,骑着五花马,来到洛阳,在这里与从蜀中访道回来的元丹丘意外相逢,彼此都很高兴,在洛阳滞留了数日之后,李白随着元丹丘到了嵩山的颍阳山居。在元丹丘家里,他遇到了岑勋,岑勋是南阳人,对李白仰慕已久。曾四处寻觅李白,听说李白常在嵩山的元丹丘家里,就赶到嵩山的颍阳山居等他。这让李白非常感动,二人一见如故,很快引为知己。元丹丘作为主人,带领二人登上颍阳山居背后的马岭,北眺蜿蜒东流的黄河,南望曲折东流的汝海(汝河),西瞻东都洛阳,东顾中岳嵩山,感慨万千,流连忘返。

 

回到山居,月亮升上了天空。元丹丘在院子中央设酒宴招待二人,对着一轮明月,一边饮酒,一边赏月。酒逢知己千杯少,他们谈诗论文,开怀畅饮。酒至半酣,面对一轮明月,李白的诗情鼓荡。他拿起笔,风卷秋禾般草就了一首《酬岑勋见寻,就元丹丘对酒相待,以诗见招》。以诗的语言记录了他们的这次嵩山相聚:

 

“黄鹤东南来,寄书写心曲。

倚松开其缄,忆我肠断续。
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

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
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

蹇予未相知,茫茫绿云垂。
俄然素书及,解此长渴饥。

策马望山月,途穷造阶墀。
喜兹一会面,若睹琼树枝。

忆君我远来,我欢方速至。
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

我情既不浅,君意方亦深。
相知两相得,一顾轻千金。

且向山客笑,与君论素心。”

 

岑勋看李白一挥而就的诗篇,对李白更是佩服之至,拉元丹丘举杯向李白庆贺,三人一饮而尽,大笑起来。三人边喝边聊,不停地交杯换盏,不知不觉已经面红耳热,酒兴高,诗兴高,李白忽然站了起来,对着明月,大声唱了起来:“君不见,黄河之不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这首千百年来为世人传唱的著名诗篇,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往事越千年。今天,李白在嵩山的隐居之地已经无迹可寻,但李白脍炙人口的诗篇却一直在嵩山传唱,李白在嵩山的事迹也一直在嵩山广为流传。当你到颍阳紫云山时,当你登上太室峻极峰顶时,当你登上少室连天峰顶时,当你走进嵩山的幽深峡谷时,你不由自主地就会想到,这些地方,当年李白可能就曾到过!这些山峰,李白当年曾经写诗吟唱过……

 

李白,一直与嵩山同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