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藏禅师塔

标签:
嵩山会善寺净藏禅师塔 |
分类: 嵩山 |
净藏禅师塔位于嵩山会善寺西侧大约300米左右,前些年这里修建了一个军营,把塔也圈进了军营里面,因此曾数次前往,都因各种原因被拒之门外。前几天再次前往会善寺,经与会善寺管理员小郝沟通,他带领我们进入了军营里面,终于见到了净藏禅师塔。
净藏禅师塔始建于唐天宝五年(公元746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八角形塔,也是唐塔仿木构建筑最逼真的范例。该塔由基座、塔身和塔刹三部分组成。正面为拱券式塔门,可以从塔门进入塔室内,不知什么时候塔门被人砌砖封死,可能是为了保护不受破坏吧。塔身背面嵌青石塔铭一方,如今塔铭字迹漫漶,已经无法辨识。从有关方面的资料中得知,塔铭刻“嵩山会善寺故大德净藏禅师塔铭并序”,铭文计22行,降去题、尾及行文间空字外,计475字,其内容记述了净藏禅师的生平事迹。他19岁出家,后至嵩岳,遇道安大师(有些书中称慧安),他是在道安的最后十年在嵩山师从的。道安去世后,他又到广东韶州寻找慧能,礼慧能为师咨玄问道,终于得到了慧能的印可,又北归嵩山。他一身师南北二宗,还是第一个将慧能禅法带到北方的。塔铭中有这样一段话:“复至嵩南会善西塔安禅师院,睹兹宝可奇耳,遂于兹住。阙乎圣典,乃造写藏经五千余郑。师乃如如生象,空空烈迹,可、璨、信、忍,宗旨秘传,七祖流通,起自中岳。”这段话非常有趣,一方面指出了禅宗的流传顺序,并自称“七祖”,另一方面谁是六祖却避而不说。也许是在他那个时候,禅宗南北之争已经到了不可开交的地步,他又先后师从南北两师,不好说谁是六祖,或者根本无意加入到这个争斗之中,干脆谁也不说了。
他一身师南北二宗,还是第一个将慧能禅法带到北方的,开南宗禅法北传先河,比大力弘扬南宗禅法、“楷定禅门宗旨”的神会要领先得多,只不过在皇上钦定的七祖神会光芒的遮蔽下,虽然他是六祖慧能的传灯弟子,是禅宗“宗旨密传”的七祖,星光也相对弱淡了些。净藏禅师住持会善寺三十年,在北宗禅法大行其道的嵩洛地区独树一帜。但当时神秀北宗禅法盛行北方,神秀的大弟子普寂长期在嵩山会善寺传法,也影响极大,人称嵩山普寂,唐中宗特下制令,让其代乃师神秀统领法众,他还得到了“两京法主、三帝国师”的美誉,时人夸说:“普寂禅师,名字盖国,天下知闻,众口共传,不可思议。”普寂临终前遗言门人:“吾受托先师,传兹密印。远自达摩寻可,可进于粲,粲钟于信,信传于忍,忍授于大通,大通贻吾,今七叶矣!”他的自信与自负由此可见一斑。普寂门徒众多,最有名的有广德、法玩、同光、一行、道璇等。因此可以想见净藏禅师在嵩山会善寺传道因禅法分歧而筚路蓝缕的艰难程度。
矗立于军营之中的净藏禅师塔。
塔门已经被封。
塔身局部。
仿木结构建筑。
后面的塔铭已经漫漶不清。
仿木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