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的趣事
(2008-11-28 05:22:25)
标签:
名字风水毕业证杂谈 |
分类: 随笔 |
名字是什么,名字是一个符号,一个人与人相区别的符号。
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因此虽然只是一个符号,由于是用文字来表示的符号,人们不免又与文化联系到了一起,取名时还考虑到了诸多的文化因素。比如,取名讲究字型结构的好看,既要有左右结构的字,还要有上下结构的字,这样几个字搭配起来更好看些;比如把名字取的叫起来顺口、响亮些,最后一个字又多用开口音;比如还力求把名字取得有意义,能表达愿望、志向和理想的,多又从古代圣贤书中选取有意义的字作名字;比如把五行风水用于名字当中,又与命相学联系到一起,名字中多用金木水火土偏旁来补充自己“命中”缺少的部分……不一而足,虽然仅仅是两三个字,中国人硬是在这两三个字中,赋予了如此多的内容,谁不佩服中国这个文化大国?
说的远了,这里要说的,是自己名字发生的一些趣事,说趣事,确实有点小趣,但对我来说,其实还有点让自己哭笑不得。
我的名字中有个“BIN”字(因为这里要说的趣事都发生在这个字上,我都不知道该用哪个字来表示了,先用拼音来表达吧),这个名字是在上小学时,父亲给我取的,从那时候起,这个名字便代替了原来的小名,作为“大号”、“书名”开始对外用了起来。虽然到了二三十年后的今天,家里人仍叫我小名,但也从那时候起,这个大号也开始成了我对外的另一个重要符号了。
父亲给我取这个名字时,用的是“彬”,当时年龄小,不知其字的内涵,只觉得比乳名叫起来好听,就这样用了起来。用了两三年后,发现此音中还有个“斌”字,一文一武,文武双全的意思,多好。那时候也不懂名字中字与字之间的区别是那么大,那么严格,反正觉得字音是一样的,而且觉得这个“斌”字比那个“彬”字好,于是就擅自将“彬”改成了“斌”。所以,“彬”字并没有用多久,现在除了自己还知道外,估计很少有人知道我还用过那个“彬”字了。
就这样,后来直到上到高中,名字中一直用的是“斌”这个字。在后来复习参加高考时,班里进来了一个插班生,登记的名字竟然与我的一模一样,不仅音同,三个字也完全相同。老师为了把我们俩区别开来,由于我用在先,他来在后,并且他也有一个乳名,所以就让他继续用乳名,让我用还现在的名字。但开始高考填报准考证时,人家却要求也改成这个名字了。可能还是老师为了区别开我们俩,这次是老师擅自主张,把我名字中的“斌”字,改成了“宾”。大学录取通知书下来时,也只能是这个“宾”字了,那时候可能还没有户口,后来办户口关系、粮食关系等手续时,都用了这个“宾”字,于是这个字便在大学陪伴了我四年,并直到今天。
事情至此仍然没有结束。大学毕业,高兴地拿到了毕业证,开始到分配的工作岗位报到。这时才发现,不知是哪位填的毕业证,竟把我的名字中的“宾”字写成了“滨”。而这时候已经在大学办过了身份证,身份证上的名字,可是“法定”的啊。但已经没办法了,所以,直到今天,我的大学毕业证上写的,还是这个“滨”字,好在在评职称等使用到毕业证时,大家都没有提出什么异议。虽然这个字中带有“水”,水能生财,似乎比“宾”字更有意思,而且左右结构,与自己名字中另一个上下结构的字搭配在一起,写出来也好看,但毕竟不是自己名字中用的字,心里一直感觉有点怪怪的,也总怕因为这个失误,在用到毕业证时,被人疑为“假证”。
前不久,与人合作出了一本画册,原稿到出版社后,我看到我的名字还没错,可不知哪里出了问题,当书出版后,我的名字中的“宾”字,竟然又变成了“斌”,白纸黑字,格外醒目,真的让我啼笑皆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