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剧推荐】伊万的童年

(2015-05-11 13:00:59)
标签:

伊万

塔尔科夫斯基

梦境

伯格曼

意象

分类: 【寒石坊鹤鸣湖】

【剧推荐】伊万的童年
本文同时载于微信公众号:针眼

《伊万的童年》是塔可夫斯基的故事片处女作。是部苏联“解冻”时期战争题材电影代表作。
影片讲述了一个名叫伊万的少年,他的父母在二战期间被德国纳粹杀害。怀着对纳粹的仇恨,他加入了苏联红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深入德军敌后,执行危险的任务。红军中校认为战争不是孩子的事情,欲安排他到后方上学,小伊万听了很是恼火,最后还是留了下来。在伊万的强烈要求下,再次让他进行秘密的侦察活动,而这一次,伊万再也没有回来。战争胜利后,中校在敌人的材料中发现了伊万的档案,伊万是被绞死的。
本片荣获1962年旧金山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和1962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
塔可夫斯基的故事片处女作是一部从写实到抒情完美过渡的作品,标志着当代电影一位伟大形式主义者的到来,题材属于当时正统的苏联电影。这类故事在当时的苏联文艺作品中毫无新意,但导演给禁区、森林等意象赋予了华丽而写意的特色。塔可夫斯基的主题和意象在此已初露端倪,采用梦境化的诗意镜头贯穿全片,用梦幻的美好真诚来反衬战争的冷酷残忍。塔氏在后来的作品中更偏重抽象的宗教寓意。相比之下,本片中的夸张元素则是对童年神秘的礼赞,圣洁但并不做作。
《伊万的童年》是塔尔科夫斯基的第一部长片。塔尔科夫斯基的个人风格尚未完全形成,带有大量模仿、借鉴的成分。从此片我们可以看到塔尔科夫斯基是如何受到杜甫仁科、德莱叶、布列松等等前辈大师的影响,亦可以看到他后期作品中的一些重要理念的雏形。自然、宗教和诗的元素,对“时间”概念的重视皆已浮现。例如沼泽的意象,在后来的《飞向太空》《潜行者》中亦反复出现,有人认为,这一意象与塔尔科夫斯基对时间的认识(混沌与秩序统一)有密切关系,可作一家之言供参考。
作为导演,塔尔科夫斯基本人却对此片较为轻视,但伯格曼、帕拉杰诺夫(著名的“诗电影”导演,作品有《石榴的颜色》)、基耶斯洛夫斯基、尼尔·扬等人均高度重视此片。
喜欢塔可夫斯基作品的人基本都是很资深的影迷或影评人了,他的作品以超级难懂晦涩著称,但能够进入塔可夫斯基电影世界的人会产生一种挥之不去的“塔可夫斯基梦境”并深印记忆中,像《乡愁》一样不断回忆,不断去重温“塔可夫斯基梦境”。
《伊万的童年》是塔可夫斯基第一部长篇作品,也是最容易理解的一部作品。讲述的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伊万在二战中失去父母,像德国鬼子复仇的决心和行动。如果不知道导演的名字,我很可能会认为这是伯格曼的作品,因为风格如此相似。而伯格曼也给与该片最高的赞誉,并称赞塔可夫斯基甚至超过了费里尼成为最伟大的导演。
是什么构造了《伊万的童年》与众不同的迷人气质呢?举一斑而观全豹有助于我们理解塔可夫斯基的电影:
几个梦境的很好穿插,塔可夫斯基用梦的形式完成了很好的叙事和交待。与《野草莓》不同,《伊万的童年》的梦境起到补充情节的作用,而且梦境的叙述方法也颇为新颖,多用象征、隐喻和暗示。比如母亲被德国人杀死,在梦里并不是平铺直叙德国鬼子开枪射死母亲,而是伊万在井底看到水桶落下,母亲撒手倒在水井旁。水,是该影片构成成分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在梦里,水代表生命、幸福、慈爱:一桶饮水、河岸旁的水桶、井水和水桶、细雨和河滩等等。现实中也是一个潮湿的世界,雨水、泥泞、沼泽、河流,但却是为了烘托了战争期间的惨淡与艰苦。整部影片有很多地方用了雨滴水池的声音作为背景声响。影片给人的整体感觉是湿润的,像饱蘸雨水的湿衣服,穿在身上不怎么舒服,暗示了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和艰辛。
战争废墟上的老人那一段,背景声音一直是一扇破木门发出的吱嘎吱嘎声,加重了战争带来的破败和灾难景象。老人在寻找一根长钉子,老人说,烟囱和火炉永远不会烧毁,暗示了俄罗斯人永远不会被德国侵略分子打垮,他的妻子被德军杀死,但他却说,我要等待妻子回来,我会把这里修好。暗示了俄罗斯人获得胜利和重建家园的信心。最后一个构图很美的画面,老人抱着公鸡,喃喃:什么时候这一切才结束?最后老人把门锁起来,把我们的观察镜头锁在门外,似乎暗示了俄罗斯人会把侵略者赶出家园,拒敌于门外。
结尾交待伊万被绞死叙述也很独特,从缴获德军的处死档案里发现伊万的照片,照片随即不小心掉进黑黑的地下室,镜头变成照片里伊万仇恨的眼神,接着是地牢的阴森景象,耳边响起处死伊万时德国人的对话,跟着出现刑具、绞索、伊万倒滚地上的头部特写,伊万临死前的眼神触动了最后一个回忆,镜头回到美好的童年,饮水、游戏、大树、追逐。
如果以一个摄影师的角度来看塔可夫斯基的电影的话,你不可能在任何一部其它电影里截取到比塔可夫斯基的电影更多的经典摄影佳作。塔可夫斯基也许是靠这一张张摄影佳作连成段来叙述一首诗,使人从中感受到诗意在屏幕上流淌。与张艺谋不同的是,塔可夫斯基因为弱化了故事情节从而使观众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画面上的景物,从而陷入深思状态。而张艺谋则通过庸俗的故事情节生硬地缩短了观众对画面意境的停留时间,阻断了观众的想象力,破坏了画面的前后意境的承转,并强迫拖拉观众去嘲笑他低弱的故事叙述和组织能力。
《伊万的童年》最碍眼的缺陷在我看来是伊万的性格刻划,太过于成熟冷静甚至可怕了,不符合他这个年龄的气质,或者,至少应该露出一些破绽才更真实,总觉得形象有些单薄。但作为塔可夫斯基年轻时期的第一部长篇,《伊万的童年》能达到如此的成熟和技巧,预示了他天才导演生涯的开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