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爱书人

标签:
书展读者书评人文化美人书 |
分类: 【寒石坊醉贤铺】 |
爱书人直击2014上海书展
爱书人直击2014上海书展——
夏日里的读书嘉年华
作者:李香玉
2014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于8月13日至19日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在此期间,500余家出版单位展销图书品种超过15万种,600余场各类阅读文化活动举行,近千位中外作家、学者和各界名人参会。新金融记者邀请亲临2014上海书展现场的作家、书评人等爱书之人与大家分享书展的精彩看点——让你与最美好的书相遇。
奈保尔,2014上海书展最亮的星
作家 止庵:我参加了五年的上海书展,今年上海书展最大的亮点是请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这是上海书展有史以来请到的最大的腕儿。我有幸作为对话嘉宾陪伴了他一整天。奈保尔的确有些衰老,坐着轮椅,行动不便。他跟我说一直想到中国来看看,以前不来是因为他是个素食主义者,听传言就有点害怕来中国,来了以后发现不是传言中的那样,所以有些后悔,他说:“如果早10年,会选择在中国的一所大学来任教,好好观察中国,写一本关于中国的书。可现在没有那个精力了。”奈保尔是现今世界上健在的第一大作家,他对多种文明都很熟悉,既长于虚构文学又长于非虚构文学。
我问了奈保尔两个问题。一个是他的小说《大河湾》里有个人物,这人只看非洲的报纸和材料就来研究非洲,我问他“是不是有一种与之对立的、更深入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你写作《大河湾》以及其他关于非洲、印度、伊斯兰的方法”,他说“是的”。正是因为奈保尔先生的观察方式,才让他的写作如此精彩。另一个问题是:在《大河湾》里还有个重要角色——一个总统,结局是众叛亲离,而在现实中,这一角色的原型(总统蒙博托)也真的倒台了,好像历史印证了奈保尔的预言。奈保尔说:“我并不是预言家,我只是个观察家。”我问他怎么看非洲的未来,他说:“一个作家认真地、忠实地书写现在,那么他就是在书写未来。只要你把现实看得清楚,你就看见了它的未来。”
书评人 范典:我第一次参加上海书展,个人认为2014上海书展最大的亮点就是请到了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82岁的奈保尔看上去头发灰白,不再有昔日犀利的感觉,上台都要由四五个人帮扶着,而且他说话不多,经常被比他小了20岁的夫人抢走话筒,让整个现场显得既兴奋又有点儿遗憾。很多话都是由她替丈夫回答,一方面是她怕满足不了中国读者和媒体的要求,另一方面她认为自己和丈夫已经共同生活了20年,他心里想的她都一清二楚,所以可以替他回答。
8月11日,新经典主办的《大河湾》首发仪式上,当记者问到他对中国的看法时,他妻子说有可能奈保尔会写一本关于中国的书,但奈保尔事后澄清,自己没有这个精力,因为中国太过广阔,他来的时间很短,虽说很多事情对他而言是新鲜的,但要达到深度的东西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观察,他说自己虽然年纪大了,但一直会以观察者的身份看待周边的事。
12日,奈保尔又出现在国际文学周活动的主论坛现场,作为开场嘉宾作了几分钟的演讲。当主持人也是著名法语翻译家袁筱一问到他有没有读过相关中国的文学作品时,他连连摇头说自己没有读过,希望中国读者能够宽恕他。
书评人 马维:今夏的上海,比之往年多了几分凉意,这无疑为有着十多年历史的上海书展增添了不少人气。今年的书展继续着力于“推广阅读”的概念,为此安排了多达600多场关于“书”、关于“阅读”的活动,让众多不仅仅满足于纸面阅读,而且渴望与作者近距离接触、对话的读者大呼过瘾。如世纪文景的“阅读未来”艺文季,请到了止庵、刘东、张汝伦、吕澍等二十余位重量级的作家、学者、艺术家,与读者聊读书、聊思想、聊文艺;上海图书馆也借书展的东风,推出十余场名家系列讲座,主讲人中,既有资深文学评论家如陈思、张新颖,也有著名作家格非、孙甘露。
尤为令人兴奋的是,今年举办到第三届的 “上海国际文学周”,在上海书展期间华丽亮相,请到的嘉宾有诺奖得主奈保尔、美国桂冠诗人(米沃什的好友)罗伯特·哈斯等域外名家,还有欧阳江河、王家新、翟永明、陈东东等著名诗人,马振骋、周克希、袁筱一等翻译家,使读者有机会读其书、见其人、闻其声,可谓上海文学界、翻译界、读书界的一大盛事。
增设分会场,人气火到爆
作家 止庵:上海人很喜欢参加这种读书活动。书展期间,同一个时间段起码有10场活动在进行,在上海长宁图书馆我和陈子善、史航、周嘉宁、李蕾共同参与的“来不及珍重”这场活动,也是爆满,而且几乎是没有人中途离开,只有不断进来的。嘉宾们都很认真地在参与活动,没有丝毫敷衍的意思。我还参加了梁漱溟之子梁培恕的活动,即使外面下着雨,现场也是爆满。
书评人 范典:本届书展增设了分会场,除了延安中路的展览中心7个会场外,还有思南公馆、长宁图书馆等分会场,规模更大。此外,为了方便一些上白班的读者朋友,书展还加设了夜场。首次参加上海书展很兴奋,可惜分身乏术,不能听所有讲座。像国际文学周的活动大多都在思南公馆,可是和主会场相距甚远,就只能舍弃。脚上起水泡了还继续不停地走。
因为今年是中法建交50周年,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此类图书成为读者竞相购买的热点,出版社也摆出主题书摊,十分抢眼。有些法国作者还亲临现场签售,虽然很多读者不太熟悉作家,也会珍惜这次签书机会,买书排队。儿童类图书也大受欢迎。特别是青春类文学,像郭敬明、蔡骏等年轻作家到场,引起年轻人追捧,排起长龙,引来媒体和现场读者的关注。
出版方主要还是采取搞活动的形式,将作者请到现场,并邀请一些文化界名人捧场,引起很多人驻足。当然也有一些小的促销手段,比如用美女模特吸引眼球,让读者扫描二维码送出书籍杂志等手法,但读者还是有自己的所选和所求。
茶文化学者 周重林:我被上海书展的人气所感动,氛围火到爆,买个盒饭都买不到,买到了也没地方吃。8月14日,我在会场,从早上到中午一直有人在雨中排队。而且上海政府在这方面的宣传非常到位,沿途有各种关于书展的路标和广告。打出租车的时候,一说去静安,司机马上就领会到你要去书展。
世纪文景 张天宁:我参加过三次上海书展,第一年就有文景艺文季这个系列活动了,今年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活动的场数非常多,今年我们的活动主要是在分会场,而且还不只是在上海,在南京、杭州这些周边城市也会有相关活动。原来艺文季主要是谈艺论美,今年增加了很多文学艺术思想的部分。比如,我们请到了梁漱溟次子、86岁高龄的梁培恕先生,出席文景艺文季,参与题为“儒家的生活世界”的论坛,并作了主题演讲。
书评人 康晨:逛书展,对上海市民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这并不代表着我多热爱读书多热爱学文化,主要是书展给一些闲逛的人指引了一个方向。此次会展设有分会场,以往只是包一些小场,不像今年规模庞大。分会场主要是人文类讲座且规格较高。今年整个黄金书周都设有夜场,而且比往年结束得晚。还有,以往对诗歌是忽视的,今年还增加了诗歌专场。
新经典 谢翔:这次书展各个方面都规划得比往年更加有秩序更加合理。上海书展非常有全民阅读的气氛,很多外地来的朋友都说上海书展做得有模有样,完全是对读者开放的,服务也更加周到。当然今年还有一个亮点是,比往年凉爽!我们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这次特别请来了诺贝尔奖作家奈保尔,还有台湾诗人、译者陈黎做了几场重量级的活动。
电子工业出版社 王丹:开展的第一天,一大早就来了好多人,我都震惊了。进门要排好长的队,跟北京书市、订书会感受大不一样。
恰逢暑期档,童书热销
书评人 范典:童书嘉年华活动区域人气爆棚,因为正处暑期,很多家长陪同孩子来到这里,像接力出版社的“香蕉火箭科学图画书”系列已不局限于传统书籍的方式,而是用下载APP途径,通过相关视频看到火箭分解过程,促进孩子对科学的爱好。
接力出版社 耿磊:我们社主打的两套书《荒野求生》《我的汉字趣味世界》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基本上一天的销量在50-70套,这是出乎我们意料的。我们在书展现场还原了央视汉字听写大会栏目的节目现场,请家长和孩子分别上台做了听写体验,玩得紧张刺激。另一个特点就是电子产品和图书的互动,我们的“香蕉火箭科学图画书”系列,主要内容以三维立体动画的形式展现出来,让孩子以身临其境的方式玩科学、学科学。这是最新三维立体交互(AR)技术,通过结合虚拟与现实,实现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实时同步,来和读者即时互动。
书评人 康晨:暑期档,很多大人带孩子来熏一下,感受一下全民读书的氛围。童书的销量比较好,往年几乎无人问津的古典名著的童书简装版,今年有些回暖。还有一个特点是书展的立体化,比如浦睿文化重点推销的科普类图书,在现场搭建了一个实景,让人们置身其中去感受。
电子工业出版社 王丹:童书馆人特别多,结账队伍排到好远。我社少儿图书套书甚至卖到了三五折,所以产生了不少销量。
美人书,“心”美“人”也美
书评人 康晨:我个人比较喜欢文史哲之类的书,比如海豚出版社做的民国丛书,包括董桥、沈从文、黄永玉等的著作,而且装帧非常精致。据我个人观察,他们的书主要具有两重功能,一是给喜爱收集这些书的人当做工具书或者作为提升自己之用;二是给做收藏之人准备的,他们的毛边书做得的确很好,属于老工种精良制作。还有一个,就是今年出现了一些冷僻书,而且卖得还比较好,比如明清小说,包括《镜花缘》《孽海花》等。
茶文化学者 周重林:我比较关注精品类的书,有些线装书、影印版的书都很漂亮,书就该有书的样子。现代社会信息传播快,人们生活节奏快,我个人比较好古,所以我想慢下来,读一些竖排的书和线装书。博古类的出版物在今年书展中比以往要多,除了书以外,还卖一些印章、信笺等,而且在一进门很显眼的位置,所以我觉得在未来把书做成艺术品是一个趋势。我看好多人买的也是比较具有收藏价值的、经典类的书籍。
我给自己喜爱的书下过一个定义叫“美人书”,舍不得借给别人、属于个人私有。因为现在知识很容易被复制,继而变成信息、垃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对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内容言之有物、装帧考究、限量精藏的书越来越受欢迎,现在,逐渐进入了精读书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