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愿以微光亮世界---《故乡的微光》

(2014-06-25 16:47:15)
标签:

萤火虫

微光

科学家

科普

昆虫学家

分类: 【寒石坊醉贤铺】

发表于【2014.06.23新金融观察】http://epaper.tianjinwe.com/xjrgcb/xjrgcb/2014-06/23/content_7110886.htm

 

愿以微光亮世界---《故乡的微光》
愿以微光亮世界---《故乡的微光》

小小的萤火虫和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的整体健康,题目看来很不搭调,渺小与伟大之间,是个怎样的联系关系。现在的人们,往往也喜欢由小见大,似乎语不惊人死不休,本评大概也是如此?我不能对此自我肯定,或者说客套般谦卑。我只是想说一本书,一个人。

现在的年轻人自然都是80后、90后,青春风扬,对唯美的世界都流露出美的羡慕。于是穷尽各种手段,来营造能够抒发出自身美学追求的中的意境。这也引起我一丝困惑:为何要营造,那么原来意义上的天然去雕饰的场景哪里去了呢?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究竟推动了世界的前进,还是埋葬了我们生存的世界?现在,还有没有记忆中的故乡,记忆中的山川河流,小溪花香?很有幸,认识了一个人,他叫付新华。一个昆虫学家,一个将自己的生命埋没在树林、河谷,湿地,追寻的却是微不起眼的萤火虫的人。最近,他以自己的学术心得,以细微之笔,轻松的、通俗的、流行的话语方式,写成了一本新的科普著作,《故乡的微光》。以身临其境的实地摄影作品和学术研究的详尽文字,给读者以视觉美感,和心灵上强劲的冲击力。且看作者序言中最早是这样展开的:

‘每个晚上,萤火虫都在跳无声的舞,而我便是那唯一的观众。萤火虫跳得畅快,我也看得痴迷。

我们在无休止地追求富足的物质生活时,萤火虫却不知在什么时候被遗忘,被放逐了。曾在黑夜中御风而行的微光,如今已被霓虹灯光所取替。曾频繁出现于唐诗宋词中的小家伙,现在只有在昆虫辞典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不知不觉间,由于我们的无知,它们被无情地弃置于黑暗的角落,我们渐渐忘记了它们曾带来的美好时光。现在,有些生活达人列出一生中要做的十件事情,其中之一竟然便是看漫天的萤火。观看萤火虫,在古人是一种日常乐趣,而现在竞成了一种奢侈。

我是如何与萤火虫结缘,又是如何坚持研究萤火虫十三年的呢?周围很多人都曾这样问我。十三年里,有很多难以尽数的感慨和故事,萤火虫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每年只有寻萤的时候最开心:调完课后,打包行李,收拾装备,跳上火车,吹着口哨,心情像鸟一样在空中扑腾。到达目的地,我就问附近的老乡,见过萤火虫没有。小时候,我从没见过萤火虫,为此总觉得自己的童年是不完整的。那些有萤火虫记忆的人则不一样。老乡们一说起萤火虫就很兴奋,仿佛又回到过去,提着鸡蛋壳或折纸做成的萤火灯笼,或是戴着里面塞满了萤火虫、闪闪发光的南瓜藤项链,或是恶作剧般地将萤火虫捏死抹在小伙伴的脸上,小女孩则将萤火虫放入蚊帐中甜美入梦……他们带着一种美好的怀旧之情诉说着。而我听了之后,也像是进入了他们的童年,在夜幕下,在河边,追逐着萤火。’

我得承认,这样的文字很美,美得朴实与深沉。或许说,我或者他人能写得更漂亮,但恰恰是这种美,是我们不能所书写的,这是作者内心的流泻,只有对自己的事业和对人文执着的关怀,才能落下让人心动,如此美的文字。这是一种彻底的心声。

  由此,就引出了小虫与世界的话题。对此,我的基本看法是,世界是如此之大,我们生存的健康环境却是如此之小。萤火虫的生存环境恶劣,其实正是我们人类已在作茧自缚。作品叙事中所反映的和抨击的科普意义上的解说,隐喻着人类对生活中的破坏。而另一方面,作品叙事中所展现的小小萤火虫如何从蛹成飞的过程,不也是人类自身的发展。这也正是我喜欢这位科学家的原因。究其根源,付新华先生也并不是一个作家,在《故乡的微光》中,也并不是想象力如何、语言水平如何或者写作技巧如何的问题,而是认识生活和反映现实的能力问题。如果一个科学家没有能力从当下生活中看到自己事业的本质,无以从扎实的科学土壤中提取养分,来普化世人,而是华丽的说教。那么无论其想象力多么发达、技巧如何圆熟,也只能是无根的艺术和生活缺席的叙事,是延续着过去的审美定势滑落的俗套而已。

  书中,以大量的、唯美的,自然的摄影作品来告诉世人,萤火虫是如何照亮世界的,又以同样的手法,却是最为写实的叙述了一个小小虫子的成长过程,又是一次紧紧扣住小虫与世界、人类与健康的现实本质的回答。当然,时至今日,这样的回答方式已经远远不能解答年轻人新的追求现象。君不见,每逢所谓的跟情爱相关的纪念日,人们都会记起这种小小的昆虫,试图以它们的集微光以荧光的闪动,来满足自己那些所谓浪漫的营造。付新华先生叹着这样事物的一再发生,却不甘这样的事物还会发生。一个才华横溢的昆虫学家踏上萤火虫保护之路,已经数十年,却执迷不悔。《故乡的微光》是他的第二本专业科普书籍,他当然也求着周边人群的认同。因此,《故乡的微光》成为了科学家的散文,科学家的美学。当然,也用着不苦涩的语言,来描述出那些简单无奇的小虫子。

更多的作家尤其是成名作家、专家,总是习惯于高屋建瓴,倚重历史叙事或者传统的道德判断进行创作,似乎这样就能将自己放在一个领袖的位置上。这样,其实也就是满足于自我成就感。《故乡的微光》却将作者,和作品本身结合在一起,首先是将自己低到尘埃之中。真正能够反映生活本质的就是这些止于虚幻的现实主义创作,加之与科学理论的真实。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故乡的微光》在现在满口商业理论的书籍中、在男欢女爱的都市书籍中、在断章取义意淫无限的书籍中,显得尤为珍贵。它没有要领导你做市面,而是告诉你是什么,这就对科普作品写出了真正的内涵。付新华先生,是一位满身泥泞的科学家,在作家中,他是不起眼的一个;在众多科学家中,他也是极为普通的一个。但他却很了不起。《故乡的微光》的叙事方式正好构成了他的道德逻辑侧面。虽然,近几年舆论界在环保治理上,并未少发声音。但真正的实践者,却是少之又少。真正的、具有成效的环保成果,也是寥落晨星。我这里无意也无资格来全面评价,只是由此想到,即使在评论界、读书界、文化界,科学界,有多少人像付新华先生这般,将自己埋在那些泥泞之中,只是微小的,默默的为回归人类的健康生存环境,心甘情愿的追求着。有多少人愿意去真正深刻地重新思考,执着的去做。

《故乡的微光》,是萤火虫的微光,也是付新华先生的微光。愿以微光亮世界,这一天,何时到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