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心自问---致友人、更致自己
(2012-11-21 14:04:48)
标签:
金字塔这辈子缺失做什么杂谈 |
分类: 【寒石坊冰凌集】 |
一、时间
时间总被无端地消耗。
有时候,枯坐着,一天就这样流淌了。消耗的时间里,我们到底想做什么、做了什么,没做什么?可能是现代人偶尔扪心自问中最多的问题。拖延症会害死人的,很多的事直至最后,还是被时间所迫,无可奈何的必须去做。却来不及细想那些被我们耗掉的时光。一个懒腰,看着总算熬完的工作,会心的一笑。又行色匆匆地投身到永无休止的无聊空耗与忙忙碌碌中。而这忙碌,多少是无益地耗费了自己和他人的时间。
如果这辈子的时间做一个模型,相信谁都可看见一个不可逆转的巨大消耗。古人云,“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鹊之先鸣”,“恨不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夜夜不寐之时,还是想着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老人家有的话还是对的:“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二、惰性
人,最容易放任自己。
惰性真正是人生的死敌了,它吞噬我们的一切,最终让我们的脑袋里只剩下脂肪和存活的血管神经而已。依仗惰性最初的舒懒,百物生焉的大地如同虚幻,晴碧的天空惟见泡影飘动。猛然回首来时路,能够正视自己时,惊觉已无所依傍。人,很难将惰性如冲马桶一样,按下钮,便一冲而去;它却将让我们不断的付出昂贵代价。
太多的时候,我们一味放任自己,随流逐波,得过且过,奢侈地消费着生命,却没有任何结果。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惰性,人类的永恒敌人之一。
三、做事
“在其位,谋其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明哲保身的处世金针,是深谙进退得失的警世之言。
如果身处一个环境之中,作为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当不会只有“台下看戏”之轻松。但因为心存疑忌,患得患失,从而限制了自己的视野,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到头来,处处掣肘局促,终不能谋其事。一个人,身处何位置,其实都可以把当前的生活、工作,看作观察、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顿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之理,一滴水足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时时处处、点点滴滴里长学问,增见识,多历练,修炼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便能把小小窗口拓展为通向大千世界的法门,而这扇门是为认真做事,汪洋胸襟敞开的。
四、得失
患得患失也是我们所逃不过的一劫。
年轻的时候,我们疲于奔命,就是为了以后这份辛苦能有所得。天下攘攘,芸芸众生,精力旺盛时期,自身承担了各样家庭和社会角色,然所谓的得,也并非和所谓的努力是成正比的,很大程度倒是份责任在里面。所以,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不免感叹:“老年之人,戒之在得”,当我们精衰力疲,垂坐街庭的时候,总会留下这样或者那样的遗憾,其实所有物化的得,都要交还出去。我想最后欣慰抑或是悲哀的,是我做过了什么,没去做什么而已。
世事苍茫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
五、偏见
凡事有度是一般的规则。度是平衡极端的一种制约。
实事求是的说,我们看问题往往囿于一孔之见,即使想换位思考,其实很难做到。究其原因,一则很难克服沟通的障碍,二则偏见几乎随处可在。现代社会的高速运转,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使人们产生了强大的依赖性和思维定势。人们相互之间信息的传递更多地带有“纯信息”的意味,缺乏了追溯本源的精神。人们之间党同伐异愈加炽烈,便造成了沟通的缺失,更多地带来了固执和偏见。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要学会放下,学会跳出。山外看山愈见峻秀。
时间总被无端地消耗。
有时候,枯坐着,一天就这样流淌了。消耗的时间里,我们到底想做什么、做了什么,没做什么?可能是现代人偶尔扪心自问中最多的问题。拖延症会害死人的,很多的事直至最后,还是被时间所迫,无可奈何的必须去做。却来不及细想那些被我们耗掉的时光。一个懒腰,看着总算熬完的工作,会心的一笑。又行色匆匆地投身到永无休止的无聊空耗与忙忙碌碌中。而这忙碌,多少是无益地耗费了自己和他人的时间。
如果这辈子的时间做一个模型,相信谁都可看见一个不可逆转的巨大消耗。古人云,“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鹊之先鸣”,“恨不挂长绳于青天,系此西飞之白日”。夜夜不寐之时,还是想着流年莫虚掷,华发不相容。老人家有的话还是对的:“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二、惰性
人,最容易放任自己。
惰性真正是人生的死敌了,它吞噬我们的一切,最终让我们的脑袋里只剩下脂肪和存活的血管神经而已。依仗惰性最初的舒懒,百物生焉的大地如同虚幻,晴碧的天空惟见泡影飘动。猛然回首来时路,能够正视自己时,惊觉已无所依傍。人,很难将惰性如冲马桶一样,按下钮,便一冲而去;它却将让我们不断的付出昂贵代价。
太多的时候,我们一味放任自己,随流逐波,得过且过,奢侈地消费着生命,却没有任何结果。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惰性,人类的永恒敌人之一。
三、做事
“在其位,谋其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明哲保身的处世金针,是深谙进退得失的警世之言。
如果身处一个环境之中,作为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当不会只有“台下看戏”之轻松。但因为心存疑忌,患得患失,从而限制了自己的视野,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森林”,到头来,处处掣肘局促,终不能谋其事。一个人,身处何位置,其实都可以把当前的生活、工作,看作观察、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顿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之理,一滴水足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时时处处、点点滴滴里长学问,增见识,多历练,修炼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便能把小小窗口拓展为通向大千世界的法门,而这扇门是为认真做事,汪洋胸襟敞开的。
四、得失
患得患失也是我们所逃不过的一劫。
年轻的时候,我们疲于奔命,就是为了以后这份辛苦能有所得。天下攘攘,芸芸众生,精力旺盛时期,自身承担了各样家庭和社会角色,然所谓的得,也并非和所谓的努力是成正比的,很大程度倒是份责任在里面。所以,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我们不免感叹:“老年之人,戒之在得”,当我们精衰力疲,垂坐街庭的时候,总会留下这样或者那样的遗憾,其实所有物化的得,都要交还出去。我想最后欣慰抑或是悲哀的,是我做过了什么,没去做什么而已。
世事苍茫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
五、偏见
凡事有度是一般的规则。度是平衡极端的一种制约。
实事求是的说,我们看问题往往囿于一孔之见,即使想换位思考,其实很难做到。究其原因,一则很难克服沟通的障碍,二则偏见几乎随处可在。现代社会的高速运转,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使人们产生了强大的依赖性和思维定势。人们相互之间信息的传递更多地带有“纯信息”的意味,缺乏了追溯本源的精神。人们之间党同伐异愈加炽烈,便造成了沟通的缺失,更多地带来了固执和偏见。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要学会放下,学会跳出。山外看山愈见峻秀。
六、求精
现在的洗脑书,常云:“要做就做最好”,其实,没有金字塔底,何来金字塔尖;人还是先做到贵在坚持吧。
世事纷纭,琐屑杂乱,如何透过表象,直抵事物的本质,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的,人的阅历、经验、洞察力、敏感度不同,即使看到同一现象,思惑悟感不同,判断力差别很大,从出发点上就有了高下之分。
先贤写文章讲究炼字、炼句功夫,很多先贤倾毕生之力只著一本书,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人动辄著作等身,其寿命往往不随人愿。
所有的成功,其核心部分就是坚持;即使是失败,其中的一个完整过程也叫做成功。
现在的洗脑书,常云:“要做就做最好”,其实,没有金字塔底,何来金字塔尖;人还是先做到贵在坚持吧。
世事纷纭,琐屑杂乱,如何透过表象,直抵事物的本质,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的,人的阅历、经验、洞察力、敏感度不同,即使看到同一现象,思惑悟感不同,判断力差别很大,从出发点上就有了高下之分。
先贤写文章讲究炼字、炼句功夫,很多先贤倾毕生之力只著一本书,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人动辄著作等身,其寿命往往不随人愿。
所有的成功,其核心部分就是坚持;即使是失败,其中的一个完整过程也叫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