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且让我轻狂---再探上海品欢相声会馆

(2011-10-10 09:48:24)
标签:

时迁

上海

品欢相声

《黄鹤楼》

量活

文化

分类: 【寒石坊半醒亭】

一个国庆,昏天黑地的躲宅中狠敲键盘。算算攒了十来万字,不觉眼迷离,脑发晕,浑身脑袋疼。搁家里心想,怎么也得松泛松泛自己不是。爹亲娘亲党的恩情亲,终不如自己个儿对自己亲不是。一摸兜里票子,有整有零儿。诸葛孔明说话:行,够数了,走吧。兵发南京西路乡音书馆则去也~

七点半,第三排,坐着。大美妞儿还是报幕了,挺美。只可惜,她不是冲着我乐,是冲着台底下满坑满谷的老少爷们姐们儿乐呢。当然,这不能怨人家不是,她知道你是谁呀。一歪瓜裂枣秧儿,不哄你出切,就算给面儿了不是。也就不算遗憾了。

这是第二次进这个园子了,上次来,也胡诌了一大篇。大凡听活的有两种,一种是挑刺儿显能耐的,一种是捧角只叫好儿的,现如今叫粉丝。其实,我琢磨自己可能是往第一种靠的多点儿,但细究起来,还真两门儿都不是,算不是个东西了这就。但的确因为上次的感观,便有先入为主的印象,说大实话,为攒底那段儿而来。但不捧,这回全场听,看下来。真觉得不错嘿。

头场:清朝那些事儿。开口就是一个响儿。上回我说了,这是上海本地小哥,二十郎当岁样子,一口地道的北方话。当然,这已经不算难事儿了。漂亮的是,这对伙计开场便以绕口令为先:门后吊刀刀倒吊着。可能这个对北方的曲艺人士只是入门课,不难。但谁都知道,由于地域的关系,南方人说这个,基本都是吃螺丝。除去那些广播学院等正规培训国语言,或者打小儿坐科出身的。半路出家,要说好看似简单的这句,而且字音不能捎带含糊,没有苦功是万万不能的。逗哏的小伙子嘎巴脆儿的连说七遍吧,气不虚,神不急。好!各位看官且慢,这才到一楼,要将基本功更上层楼,小伙子要卖派卖派。同样意思的绕口令,本地上海话再来演绎一遍:楼上吊刀刀倒吊了该。一样是七遍,一样的神定气闲。又是一个好字。接下来的活,更是接着这根线,以《学四书》的范儿进入,没有伦理那番儿,但以学问人身上,一段小趟子不疾不徐,抑扬顿挫。四书五经。今古名著如数家珍。展现能耐的同时,收贯儿的时候,又是一个‘喜洋洋与灰太狼’砸响了一个小包袱。以此进入正活,说是个新名字,其实是从老活《讲帝号》拆洗而成。还应该赞的是,那位量活的小爷。上次的口吐,的确不看好这位。但今儿个,严丝合缝,稳稳当当。这进步,啧啧。

行,挑毛病吧。说实话,这场还真不多。俩。首先二十分钟左右的活儿,不到八分钟的垫话,是不是些微长了些。有些抻了,且其中的话佐料和零碎儿不少。另外,改了老本子,推陈出新是应该的。但得有理。相声讲得就是理。任何老段子为什么经得起推敲,一个是因为带典,能长见识;二就是在胡搅蛮缠中,让你能在心理上合理的接受这种包袱,这种说法。而不是硬挂。譬如说,在翻到康熙时,虽然结合当下,用了康熙来了这个节目,和电视这个词。我个人感觉就不对了。相声中歪理部分最经典之一的《老老年》,他出的典都是符合年代情况的,用词和场景是相结合的,您知道他是胡说,可您能接受。而帝号这段儿,显然是反穿越了,东西不存在您说的那个时间段儿,这就是硬来不是。说得对不对的,您包涵,我个人意见。许是别人喜欢也不一定,青菜萝卜各有爱好吧。

二场:罗密欧与朱丽叶。其实就是学字科儿的吧。翻的是《学话剧》,用的是传统柳活段子结构。上来的时候,两小伙子有点松,说话,气口都听着有点薄。从开始第一句用英语打招呼,就觉得语气有些紧张,既然学秀,那就得眼底是个千万听众的范儿。不是小剧场的感官,那样说出来的词儿,能镇得住台。声音太散了。这场上下各半效果显然不同。垫话和后面入活有些矛盾了。逗哏采用了自己是导演的角色进去,但怎么他也在学中演上了?显然,铺纲的时候,没有考虑仔细。因为考量的对象角度就出矛盾了。还不如自己说自己是大腕儿,名角儿的派呢,《黄鹤楼》《洪洋洞》等柳活儿结构放哪儿呢。

都说七分捧,三分逗。但这场,我觉得都可以用八分捧甚至更多来比较。后半段儿,完全是靠捧逗的那位出彩儿,才将整段活儿给救了下来。着实不易。两头沉的玩意儿不好弄啊,稍不注意,就失了比重不是。

过渡:还是老先生的山东快书。但今儿个,说的多了,讲了一个小段《改大褂》,和画扇面是异曲同工的活。老先生很卖力,言语表情都很传神。但效果还真是欠佳,温了。我估计,尤其是小段儿,因为短,现如今的观众,更爱听结合当下的题材和人物。尤其是现在坐在底下的基本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居多,地区还是还是在上海。对北方的传统相对来说,感知力相对欠缺一点伍的。

压轴:天下无贼。当然,这也是一个新名词儿,其实就是《偷论》。这是给我一个惊喜,为嘛。因为我喜欢这个改本儿,台上的演员,将鞋,帽,布三番儿,改成了表,帽,布。要重点说说的就是这个表的一番儿。(也是俺说的惊喜部分)要知道,表这番儿很久没人说了,还是我小时候,听过。当然,我耳根子一定浅,听得活不宽绰也是根本原因。表这番儿老上海说唱和传统独角戏里都有过,很少有人拿出来了。因为杜先生是个臭流氓呗,和咱们主流宣传不对付口径。今天,听着了,真好。而且在表演中,中规中矩。尽管不一定让底下观众爆笑,但一眼扫去,都很认真的在听,这就是相声另一功效,传典。那两位最起码做到了。

个人想说的是,典还可以加多点儿。譬如公车小偷的学样儿,前面可以垫话讲解一下,公车小偷分外全轮(行进途中的车中偷)和半轮(拥挤进车时的门边偷)。另外,如果时间允许的话,逗哏的周先生以高技术含量,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结晶带包袱赞美小偷,不妨又多一典,可以这样的窃行赞美诗来形容一下更好:卅六人中惟善偷,时迁庙食城东楼;后世偷者奉为祖,月黑深宵具酒脯。但愿人家不闭门,黄金取尽青毡存;岁岁报祭官不捉,天上追踪东方朔。因为,传说中,这行的祖师爷是梁山好汉之一时迁,也符合周先生溢美之词不是。还有,既然提到杜老板,也可带出当年真典,三十年代闸北王鹤,上海偷中之王。专门负责英法租界的。其徒弟曾盗走龙华寺方丈室内玉佛和手抄善本而名震江湖。当年杜先生怀表一事,就传闻是他干的,为了拜码头。

其实这些都是题外话,段子的整体结构可连可不连,无伤大雅。要说问题嘛,金无足赤不是。头一个,量活上有些松。当然,这段可单口,可对口。老活儿上,单口表演多了些,因此,在逗哏的话语上,不免偏重了些,需要捧哏提足十二分精气神,关键气口上搭这么一下。二一个,底还是松了,我印象中布应该是有番儿的。但现在,都使一次到底。那咱们不能矫情不是。但一次怎么使,我私以为,目前年轻的一拨里最好的范本是北京的王玥波,身,形,语,气或快或慢,或紧或驰,一气呵成,毫无拖泥带水,并且包袱响声一片。(当然喽,他说的是单口。对口中,量活的怎么接,是否看看佟守本先生的表演)。这次的表演,底改成了一件实事儿,串起了后台老几位。效果差了许多。大幅度降低了前面三番。作为逗哏的,倒口完全不对。作为量活的,显然分心了,两人出现结语和停顿的现象。让俺有些唏嘘啊啊啊啊~~

总体看这段儿,仅仅是本人感觉,为了那块表,不是仨表啊。是块好活。

底活:明星乱斗。班主隆重出场。这是几块活加载哒。第一句话就接了偷论的底,算是给哥们儿缝了一下。怪治病的垫话,大保镖的变异体入活。可以说是句句包袱。很结合时下电影题材,拿了哈利波特,指环王,魔戒等几部魔幻片作为场景、人物设置,并且搭配得不干燥。自然而然的走。总体效果当之无愧是全场最高分的。

问题还是出在捧哏的身上。所谓文武之道,在于一张一弛。逗哏的在耍开的时候,捧哏切不可跟着耍,而是在啃节儿上反而要拦住,稳住台子。只有在到底的时候,为了烘托出整场的效果,捧哏可配合逗哏,拔高音量儿,跟着说讨要的话,才放开自己。那才如同礼花,升到云霄最高处,一片璀璨亮星空的感觉。

说句不耐听的,班主的捧哏身材偏瘦,如果身形动作,言语表情尺度稍一过大,就会显得飘,会更加剧逗哏的使活中的撒。那样,收不住的话,段子就变成狗血了。还好,还好。胖班主依靠着自己的体型更兼舞台经验,还是将笑声与稳当进行了到底。

极小细节,量活的是不是漏了逗哏的一包袱?腰带~~~~~

返场中,最后给了一段百忍图,能全部唱完就不易,是吧,哈哈。

整场最妙的还是小小的后台现挂,几乎每对伙计都能接着上一场的活儿,给个小挂出来,效果还都特脆,也让这一整场的活儿,宛如项链,那根绳儿给串着。给姆们看到的,回想的,是整出,而不是片段。

呐,做人呢,最重要的是开心。我那么老些废话,其实只是个个人想法而已。我估摸着自己错了都不少。但不吐不快不是。反正,大俗人的活法是给自己找痛快。那今儿夜里,我的确痛快了,开心了。相声就是愉悦俺们身心的,尽管是掏钱看,但值了。几天来的劳累,也在那一刻的浪笑中,卸下了身子。

且让我轻狂,且让我大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