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言乱语说文化

(2006-12-31 16:02:52)
分类: 【寒石坊冰凌集】
    波普艺术的本源在英国,它的滥觞却是从六十年代的美国开始。这期间有两个人纳入我们的视野:汉弥尔顿和罗伯特-安纳森。一前一后,代表一种行业艺术特征。

    同属于行为艺术的一部分,论及波普艺术就会令人想起“玩物志”。作为实验剧、摄影、DV、装置、架上绘画、广告、海报等多种艺术门类的代名词,“玩物志”作品的创作从个人审美出发,通过工业科技“技术”提供形成艺术的基本保障。波普和“玩物志”的共谋,试图搭建行为艺术的天堂,它们的灵感主要来自电影、卡通、标志、摇滚甚至色情的变形与夸张。

    我相信这些西方行为艺术并不能威胁中国近现代艺术,更何况古典文化。因为它们多少显得散漫了一些,并且带有过份的商业行为。不可否认的是:文化和艺术可以依附于商业行为孵化文字激情和时代铬印,但过份的商业行为却可能给文化和艺术带来本性变革。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所谓骨气侵淫过无数日子,山高水远,文化和艺术远离或背弃生活的行为本身就是对自我价值取向的一种否定。但不容忽视的是现代人的这类所谓全新偿试,融入商业行为的偿试,不过是借助高新科技生产的材料而不是全新的文化思维。这是时代的致命伤,也可说是文化和行为艺术类的不治之症。

    这让我想起《兰亭序》和《祭侄稿贴》的纷争。同为公认的书法艺术的登峰之作,却有不同的评判命运。〈兰〉因其符合中国文人的中庸思想,因而成为“天下第一”。而〈祭〉却因有“剑气”而屈居“天下第二”。我想当颜鲁公闻讯后,一定会在悲痛的基础上增加一点“愤”。因了上述的“规范思想”及到后来的“馆阁体”,中国文人岂能不“愤世疾俗”?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历史的演变,文化和艺术的噪声;二是文化和艺术缺乏商业嫁衣。

    自由是美好的。但自由有时却是不可靠的。有序、合理的空间才能产生回肠荡气的文化和艺术,也包括无限商机。从时装表演到波普艺术的眩目,从文化苦旅到文化纷争,中国文人早已“纵欲过度”。就我而言,以为自己一直在走一条通向自然的路,其实,我不过仅仅在更加远离生活而已。
 
    07年要来了,让我依旧等待文化的“涅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