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夫复何求

(2006-07-29 13:19:41)
分类: 【寒石坊冰凌集】
    不知不觉,岁月的帆把人生的船鼓涌到航道的中途。发际从额头向头顶隐退着,额角两侧毛发撤离的更为迅速一些,假如从头顶鸟瞰,头发占据一个空心“凹”字的地带形状。是呀一联想这个意象,既而“衔”出“秃子”的恐慌。想想曾经堪称茂盛的头发,竟悄无声息恶化成生态秃裸的败笔,心情是什么样的酸涩?

    原来私下讥笑别人谢顶的毛头小伙哪去了?现今自己沦为后生们的笑料,也算是报应吧。三十六岁刚过,人生表象的某些弱点不可遏止地暴露开来,呈愈演愈烈之势。

    原来睡觉只怕父亲的鼾声,怎么思考也不能理解,现在好了,自己的鼾声响成女儿睡懒觉的绝好理由。原来傻呼呼、毛楞楞,不管不顾,不计后果,一吐为快,无所顾及的侃样倏然无影无踪。多了一些唯诺,欲语还休,瞻前顾后,左顾右盼的中年结症,这些可都是自己曾经看不惯的事物呀?从看不惯到自己亲自上演,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蜕变过程呀?这期间究竟经历了什么?,不只是经历尘世岁月的历练吧?

    岁月和生活好比书籍,开始无一例外地为它光鲜欲滴的封面而惊羡,而陶醉。继而神迷它缤纷的插图和彩页。直到有一天,流年递转,风蚀雨注,它的内容才向我展示了那种,有时风雨,有时晴空的本原。这时我们开始了悉心的体会,感知岁月和生活文本的深刻与内涵。感悟到美丽的精彩表象的,视觉的暂时停留。岁月和生活总归要引领我们一步步走向所谓的历程。

    无奈,彷徨,迷惘人生就是这些词汇的变奏组合。记得别人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说:作家毕淑敏应邀到某大学讲学,有学生提问“毕老师,人生的意义何在”,讲堂顿时鸦雀无声,过了一会,毕回答“其实,说实话,人生没有意义可言”,这时人群里有了暗涌,接下来毕淑敏不急不缓地说到“但是,我们可以赋予人生某些意义。比如,我可以写一部《拯救乳房》”教室里掌声雷动。道听途说,不辨真伪。思想还真有些道理,无愧大家。我们也曾经仿唱“我拿青春赌明天”,时值今日,我们不再狂言,学会了委曲求全,宁愿在一棵树上吊死,也不愿窥望另一棵树的空间。

    故而,我们的目光短浅,思考停滞,不思进取,总委琐地考虑一日三餐,妻儿父老,内心为他(她)们虔诚地祈祷,总愿平安和顺,辅佐相伴,不离不倚。因为中年人的生命里程经不得任何闪失,不是么?

    我们还效仿父辈的逻辑,喜欢以长者和先哲的心态教诲孩子。不让他(她)们虚度,不想他(她)们无为,更为确切地是不想让他(她)们过多地消费童年的快乐。这是我们儿时所嫉恨的,我们走到中年就用我们曾经不喜欢的方式施教我们的孩子,平复我们积累在心中的块垒。看孩子们在泥土里玩耍表现疯一般的高兴,可我们不会去分享。只是一味地呵斥阻止。把这些情景扩展,真个一个父亲与儿时的自我,一个所谓教育模式的世袭或者套用。记得,我们的童年总要不厌其烦地听父辈们讲教,以畏惧或迎合的心态去敷衍,哼、啊、知道了、明白了去点头。其实过后依旧茫然……那时侯,多么想父亲不要管教我们呀。当然,从孩子的瞳孔里也能读出我们曾经的渴望。

    你看一些孩子们去莫名其妙地踢打一棵小树,小树在摇动后复位,如此反复,他(她)们的乐趣何在呢?抛开深奥的理论,就这单纯的举止,活灵活现的天真,是未经岁月生活而羁绊的童贞呀!是最美的天性流露。他(她)们完全沉浸在震颤与征服的感知里。这些章回我们似曾相识,我们艳羡这份童趣无邪,能做的只有无可奈何地摇动早已失却的向往。孩子们不屈不挠,永无厌倦的好奇,单纯机械的重复一种游戏,其实他(她)们的身心五行无不处在一种造化浸润里。

    我们走过了些许经年,希望孩子抛开空妄虚无,一蹴而就地踏入现实生活的河流。可是我们错了,我们重蹈先辈的旧辙。我们有什么权力来无端制造一段生命过程的断层和空白呢?我们如一棵老树,惊雷闪电早已写在年轮的圈层里。

    岁月的刻痕是渐进的无声息的,不用庄严的宣讲,直到有一天,自己就明白了,路是前人走出来的,改辙和创新是何等的艰难?

    人生就是一路潜行的过程,我们呵斥孩童重复我们当年的游戏时,我们越来越像我们的父辈,越来越僵化,总借他们的模板来规范后生的形式。

    中年的我们处在一个起承转合的结点,谨慎是唯一的法宝,盖因我们少去了“从头再来”的资本,摔倒再爬起来就是百年人生啊。

    人到中年,看着长者仙寿,孩子茁壮,那时心头升起来的就是慰籍呀,有了这些,夫复何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人在旅途
后一篇:经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