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术的多元性表现(一)

(2008-01-30 00:08:37)
标签:

中国民间美术

剪纸

吕胜中

郭台铭

笔墨

传统

画集

教育

美术

情感

诗意

爱在

分类: 美术研究
 

美术的多元性表现(一)

 

——汲取中国民间美术的营养

 

郑勤砚

 

    传统是创造出来的,民族性也是创造出来的。一个有着昔日辉煌的充满活力的民族要创造自己的当代艺术——包括架上艺术(绘画与雕塑等)和非架上艺术。

    杜尚将便器放入艺术展览会的行为,引发了后来的装置、行为、大地、捆包、事件、身体、偶发、概念等各种艺术的出现,这些常被称之为“后现代艺术”。后现代艺术即反艺术——反架上的艺术,架上艺术的反相。在当代艺术日趋多元化的今天,架上艺术与非架上艺术的边缘开发出了许多新的领域,如:波普艺术、极少主义、照相写实、综合材料、准装置、边缘绘画、边缘雕塑……

——刘骁纯

 

    我们的世界从来都是多元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种族,由于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差异,所形成的文化也是多种多样。既便是在一国之内,各民族、各地区之间也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倾向。“艺术”与“非艺术”在“艺术”的概念及“艺术”的制度成立的过程中被筛选,“艺术”的等级制度把民间艺术搁在最底层。绘画和雕刻成了中心,诸如剪纸、年画、刺绣与印染、皮影、民间瓷绘等民间艺术被推向了边缘。

    中国的民间美术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文化现象,其艺术涵量之浩大举世罕见,其各类艺术形式和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是无所不包的。中国民间美术的发展轨道一直衔接着原始“本源艺术”的内涵,伴随着民生、民习、民俗而发展着。劳动妇女所创造的民间美术,因与生活紧密相连,所以不是纯审美的艺术,所涉及的面花、剪纸、刺绣、布制品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规律和艺术法则,明显地与非民间的或西方的艺术有很大区别,不考虑所表现的对象生理和物体的科学属性,而以自己心中之意念意向,即以“心”的幻觉去补充“眼”的不及,将所表现的对象都赋予传统所规定的观念,加以自由地、随心所欲地,不受什么科学的透视学、解剖学的限制的再创造。

    艺术本来就是一种情感的表露,情感的表达是多种多样的。中国的传统艺术从来不愿采取直观和模拟自然的外在手段,而倾向内在的含而不露,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象征隐喻艺术技巧。尤其是传统民间美术,简直就是象征性的观念艺术。

    美术的表现手法是多元的,这种多元性表现也体现在最大限度地汲取民间美术的营养方面。以民间美术中的剪纸为例,吕胜中在民间艺术中找到了一种从事艺术的方式、感觉、符号和造型手段,选择了它作为通向自己艺术道路的桥梁。吕胜中的“小红人”系列作品从内容和形式到精神层面都是对民间剪纸艺术的多元表达。小红人作为对广泛存在于民间的繁衍意向的“抓髻娃娃”的转换,也同时转换出一种生命意向。不断制造的铺天盖地、密密麻麻、红红火火的小红人,的确有一种生生不息的神秘感觉。吕胜中在创作《招魂游方》剪纸即兴行为时说:“剪纸技法的直接、明确,不容假设的语言特点,对于操作者的精神有极强的牵引力,如果说剪下来的人形可称之谓‘有’,那么原来完整的纸片上留下了一个和‘有’完全一样的空洞,这就是‘无’。当人们置身于这实有与虚无的两形之间,就等于进入了剪刀游离于其间的精神状态……”1,这项以剪纸为媒材的活动似乎有中国传统的老庄哲学的味道。

    “传统”是回顾亚洲现代艺术的历史时极重要的方面,多元化结合的艺术并非是按部就班。在接受、学习和吸取欧美艺术的技法材料、题材、样式等状况下,何为不模仿欧美的独立的艺术?使用油画的工具、印象派的风格表现亚洲的风俗,描绘亚洲式的风景或建筑物?还是在传统水墨画中吸取西洋近代美术的样式?凡此种种,大都滞留在如何“折中”或迎合“异国趣味”的层面上。如吕胜中这般能在技法、主题与观念等所谓作品要素中树立独特的品格者,当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多元化应该既有传承,又将西方的理念融会贯通,使之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又不失现代节奏感的风格。中国的传统不仅仅是摆设在博物馆、美术馆中的东西,而是在人们生活中生息着的“艺术”。正如吕胜中在制作《灵魂之碑》时所言:“碑,是人类企图使过去的行为精神性永恒的象征物,因之,通常使用最为坚固耐久的材料。而冰在大荫之处结成,在太阳之处消解。在阴与阳的矛盾中,我才明白:精神是看不见的永恒,任何物化了的‘精神产品”都是幻想,精神是摸不着的实在,它只能在人们的心灵中作为收藏……”

 







1 节选自《小红人与上帝》,原文载湘美版《觅魂记》

2 节选自《走向好去处——吕胜中答罗清奇的信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