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可惜的科学家,一生贡献巨大却选择自杀,总理闻讯潸然泪下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每个成大事者,不论起点如何都要经受身心上的双重磨砺,唯有以坚忍不拔的信念克服未知的困难,才有机会为他人所不能为。
我国有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在国家危亡之际,满怀着对祖国的深情,一头扎进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为祖国的建设献出自己的力量,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对祖国贫困落后的面貌进行翻天覆地的改变。特别是“两弹一星”诞生时期的科学家们,将满腔热血化作自己克服科研困难的直接动力,凭借着自身扎实的专业能力和惊人的意志力,他们克服了种种苦难,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难以磨灭的贡献,甚至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今天介绍的这位科学家,也是“两弹一星”元勋之一,为我国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的离开让人无法接受。晚年他由于某些原因,不愿受辱,被迫选择了自杀这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个专注于自己科研事业为国家做贡献的人,却被迫自杀了。周总理在接到他自杀的消息后,泪水中夹杂的各种情感,流露出无限的遗憾,他就是著名的“中国人造卫星之父“,赵九章。
赵九章是个了不得的人物,他在我国的大气科学、地球物理领域是顶尖的专家,同时他还是中国动力气象学的创始人,除此之外他还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东方红一号”卫星就是由他亲自主导设计而成的,他不仅在中国人造卫星事业上做得风生水起,而且在中国现代地球物理科学上也成为了优秀的开拓者。中国早期并没有很多关于地球科学的研究机构,在他的推动下创立了很多地球科学研究机构,开辟了不少新研究领域,其间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科学家们在他的培养下给中国地球科学的发展谱写了宏伟的篇章。
1921年秋天,由于家道中落,勤奋好学的赵九章被迫辍学。为了养家糊口,父母把他送到一家小交易所当店员。但心怀大志的赵九章却没有就此沉寂。他干完一天的活后,不顾劳累,点上煤油灯,一直读书到深夜。他特别喜欢自然科学方面的书。每当得到这类书时,他都如获至宝,能一口气读到东方破晓。有一天半夜,赵九章正在专心致志地读书,被老板娘发现,为了那点灯油,把赵九章训斥了一顿。
赵九章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心灰意冷,为了继续读书而又不被老板娘发现,晚上他用竹篾和废纸糊了一个上尖下圆的厚厚的灯罩,只在一侧开了一个黄豆大小的孔透出一丝光。就是这样,深夜读书的事还是被老板娘发现了。她撕了灯罩,并罚赵九章1个月不准吃晚饭。
为了继续学习,赵九章把书上的公式、定律等按顺序剪下来放在衣袋里。一有时间就掏出一张看上两眼。在这样的情况下,赵九章只用了半年多久学完了一本中学物理教材。1922年9月,赵九章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河南留美预备学校,在这里赵九章接触到不少新文化、新思想,开阔了眼界。
一、赵九章生活上简朴清苦
留学归国后的赵九章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虽然他体验过西方生活的优质待遇,但他生活并不奢靡且近乎清贫,他所穿的衣服都是缝缝补补一年又一年。不论是在国家动荡时期还是安定时期,他在生活上一切从简,淡泊名利。他不是只有一个人这样,他夫人吴岫霞也是如此,破衣服上的补丁可以打到32个,女儿赵理出生时第一件衣服也只是妻子用旧衣服改的。这样的生活在现代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但当一个人有丰富的精神世界后,外在物质的存在也就没有那么的重要,能维持生活就好了。
他的同事吴有训在看到他们搬家的东西竟然用一个小推车就可以装完后忍不住说:“九章日子过得太苦了,看到他搬家才这点东西,我就难过得想哭,直掉眼泪。”旁人觉得他生活清贫得可怜,可是赵九章脸上没有凄凄的愁容,有的只是坦荡的微笑。
二、赵九章惜才如命为祖国引进和培养了大量人才
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赵九章深知,凭借一己之力是不可能改变贫穷落后的中国,只有召唤爱国留学人士才有可能让新中国在科研事业上成功崛起。新为中国刚一成立,赵九章向他的国外学生和朋友发出感召“楚材晋用,终非了局”,希望他们能归国为国家做建设。叶笃正、顾震潮、曾庆存等科学家们,在他的深情感染下,饱含着对祖国热爱投身于国家建设中。
在担任中科院大气所所长期间,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专家,赵九章能够慧眼识珠,成为不少“千里马”的“伯乐”。包括后来评为中科院院士的巢纪平、周秀骥等,都是赵九章破格提拔起来的青年学者。在赵九章的提拔和培养下,这些优秀的科学家们为祖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三、牵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震动了全世界。科研项目的发展是大国综合实力展现的重要途径之一。1958,人造卫星的创制成为了中央的重要任务,我们中国也要研制自己的人造卫星。这一重大决定让赵九章热血澎湃。
上级征求赵九章意见:“交给你一项新任务,不能再发表任何文章,你能不能做到?”赵九章一直心怀为国家发展建设的大志,他没多说什么,只答了一句:“只要是国家需要的,我就去做。”
没多久,工作组副组长由赵九章出任,卫星研制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都由他亲自操刀。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各方面的资源都很欠缺,不论是人才、技术还是在材料方面,我们从未接触过相关的内容。想要凭空造出卫星来就是天方夜谭。在这样窘迫的情况下,赵九章带队前往苏联,希望能从苏联学习到研制人造卫星的宝贵经验。但是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对方招待很热情,但对卫星却是闭口不谈,完全没有帮助和支持中国的想法。这次苏联学习,一无所获,赵九章只看到卫星外壳。
赵九章一鼓作气,说“靠天靠地靠不住,我们还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我们一定能制造出中国自己的卫星。”后来,赵九章不辱使命带领团队,开启了独立研制人造卫星的征程。
由于各种条件都很匮乏,我们的科研起点很低,为了以后创造更多发展的可能,赵九章认为必须稳扎稳打从小做到大。他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提出了“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自力更生,由小到大,由低至高”分步走策略,可以先从探空火箭开始,再从小卫星到大卫星。
赵九章团队背负着国家发展的重大使命,他们没日没夜地开始摸索和研究,实验室就是这些科研人员的生活场所,累了饿了就在实验室里啃点馍喝点白开水,趴资料上睡一会儿,每天只休息几个小时。天道酬勤,60年代初人造卫星用的多普勒测速定位系统和信标机诞生了,这里人造卫星成功发射又更近了一步,最重要的一道关卡也被打开了。
1965年,在赵九章提议下,我国人造卫星工程正式立项,“东方红1
号”被正式任名,赵九章是这个重大工程的总负责人。又经历了5年的艰苦奋斗,“东方红1号”终于在1970年4月24日发射成功。它的成功发射在我国科研领域具有史诗一般的意义。
然而,在卫星发射当天,赵九章离世了。
1967年,社会历史的走向发生的偏移,“造反派”失去理智疯狂夺权,赵九章首当其冲。他所有的权力被反动派强行剥夺。当他面对疯狂到近乎无情的批斗时,他唯一挂念的只有卫星,为他热爱的祖国实现卫星的发射是他这辈子最重要的事情。1968年10月26日,在那段特殊的时期,赵九章这样一个纯粹的科学家选择了自杀,他悄无声息地走了。没有留下任何遗憾,没有丢下任何留念。
周总理得知赵九章逝世的消息后觉得难以置信,这么一位优秀的科学家竟然与世长辞,泪水无法抑制住悲伤从眼中涌动出来。赵九章没有机会亲眼见证卫星升空,但他所肩负的使命与“东方红1号”一同冲上云霄。对他来说,这样就此生无憾了。
这样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他的成功绝非随随便便的事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知识的兴趣,是赵九章最后成功最重要的原因之一。赵九章小时候读书的故事,启发现在的中小学生们,我们要从小就善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赵九章除了在自己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在他教自己孩子的读书是也很关注孩子们的兴趣发展。他对科学的喜爱在潜移默化中,感染着他的女儿们。他带领她们从小就开始领略物理学界的奥妙,也带领她们进入奇妙的科学殿堂,使孩子们从小喜欢观察、欣赏和思考这浩瀚宇宙中的万千气象。
很多孩子都需要一个学习兴趣上的指路人,不少家长在这方面也许不能够像赵九章一样有这么全面的教育才能,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一套书籍《这就是物理》,书中用颇具趣味性的方法详细给孩子们讲述了现实生活中各种奇妙的现象及其内在原理!对声、光、电、热、能量、引力和磁力等进行了讲解!可以帮助孩子从小就建立起一个全面的物理知识体系!
我们知道,赵九章教授小时候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在努力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代大师!而我们现在很多人的家里已经不愁吃不愁穿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人们尚且如此看重知识,而我们这个年代的人们更加要注重精神世界的塑造。这一套书籍花不了几个钱,但也许真的能够改变你孩子的一生,未来成为一代大师也是有可能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