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博士要“耐得住寂寞”、读出毅力和自信

(2019-11-12 06:50:44)
我国有多少博士生,博士就业前景如何?三组数据说明问题

       2020年考研报名及现场确认已基本结束,距离初试时间已不足40天,根据部分高校公布的报考人数来看,绝大部分高校报考人数都超过了2019年,比如南开大学共有23157人正式确认报考,较上年度增长18.6%,西安交大2020考研的报考人数,总计有20492人,相比去年增加了5615人,增幅超过40%,2020年报考湘潭大学的人数共计7887人(不含推免生),相比2019年增长51.79%;不少媒体预测2020年考研人数可能会达到330-350万之间。其中,相当部分是二战三战的考生。

       与考研的热度持续增长不同,很多人对考取博士研究生持较为谨慎的态度。一方面考取硕士研究生的同学中,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提升学历,以便跨过更高的就业门槛;另一方面,博士研究生修读年限多为4-6年,且发论文、毕业压力较大,故对于不是有志于从事科研的同学来说,很少会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第一组数据:
截止目前,博士研究生招收人数约120万,毕业人数不足80万

       那么截止目前,我国拥有多少博士研究生呢?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历年人才数据统计,自1997年到2018年,我国博士研究生毕业人数大约为78.8万人,招收人数约为120万人左右,2018年初博士研究生在校人数约为38.9万人。如果按人口比例算,平均每万人当中大约只有5.6人拥有博士学位,即便是按照招生人数计算,其比例也不过万分之八点六。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博士研究生总人数较少,占总人口比例更少,部分行业极度缺乏高水平专业人才。

第二组数据:
博士研究生近60%毕业后留在高校及科研机构,超过20%进入政府及事业单位

       正因为博士生人数较少,目前来说,博士生就业单位及待遇相对比本科及硕士研究生高出不少。最典型的今年7月,华为公司开出高年薪,招聘了八位顶尖博士研究生,最高年薪201万,最低也有89万。用一个不太恰当的比喻:“书中自有黄金屋”正在成为现实。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也带来了经济收入,工作环境及生活条件等方面的变化。

       当然,以上只是少部分顶尖博士可以获得如此高的收入,绝大部分博士生目前还难以企及这样的高度。但总体上来说,博士生就业及未来发展要明显好于本科及硕士研究生。

       首先从就业去向来看,博士毕业后主要去向是高等院校,比例超过了40%,其次是科研院所,可以看出,博士毕业后主要选择继续从事教学科研;其他就业单位主要包括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及国企、央企等,所去的单位层次相对均比较高。

第三组数据:
博士研究生平均薪酬比本科生高3-5千,比硕士研究生高1.5-3千

       根据第三方机构统计的2018年不同层次毕业生初次就业薪酬情况,不管是985高校还是一般高校,学历上的差距都代表着收入上的差距,从下表中明显可以看出,博士生平均比本科生高出3000到5000,比硕士研究生也平均高出1500到3000每个月。

       这还可以用另外的例子来说明:最近看到的一所地市的二本院校的招聘信息:对于全职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正式入编,聘期内按校内同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标准享受国家规定的工资福利待遇,同时,根据不同人才层次提供相应安家费,科研经费和校内岗位补贴,安家费最高可达180万,最低也有45万或80平住屋一套;而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管理岗位,不占用编制聘用,实行人才派遣制度,享受学校在编在岗人员同级工资福利待遇,按国家和地方政策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可见,博士等高层次人才不但工资薪酬更高,同时享有安家费或直接给予住房,科研经费、岗位津贴、其他津贴等福利待遇,硕士研究生无论从哪方面都有明显差距,而且博士所能享受的待遇是很多硕士研究生奋斗多少年都难以企及的。

       除了上述福利待遇,其实还有更多的隐形福利,比如近年来愈演愈烈的城市人才争夺战,各大城市为了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给予的主要措施就包括:解决户口问题,给予住房补贴,协助解决家属工作,子女随迁上学等问题。这一方面说明了博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待遇,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目前各行业的高层次人才仍然十分紧缺。

中国高校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查重vip5.3重复率定稿官方检测

       目前来说,博士仍是稀缺的高层次人才,同样也是高收入的人群,只要能坚持学习深造,还是非常值得的。但目前从硕士研究生转为博士研究生的比例并不高,通过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来,博士增长速度较为缓慢,而延期毕业的人数比例还比较高,这大概也是很多硕士研究生不愿意继续深造的主要原因。




当代博士除了要“耐得住寂寞”,还要耐得住什么?

       博士研究生是目前来说学历最高的一级,一般来说,读到了博士阶段,家里的人都会认为这个人很优秀,是典型的学霸,是父母眼中“别人家的孩子”。但是在如此光鲜亮丽的背景下,博士生的生活真的如众人所望那样吗?

       大家都常说,读博士的人要耐得住寂寞。因为博士的生活很枯燥和无聊。凡是接触过博士或者经历过博士阶段的人都知道,博士生的生活和学习一点也不比工作的人轻松。网上经常有人吐槽博士生的一天,如果是在做实验的博士,那么一天都泡在实验室,什么时候吃饭都不知道。还要遇到实验中出现的各种难题,突发状况。有的实验很复杂,一旦一步出错,之后的工作都白费了。做完实验后心情才会放松一下。

       如果是写论文的博士,那么一天都蹲在电脑前,也是没白没黑地写论文,改论文,论文如果被拒,犹如晴天霹雳,如果论文接受了,那么比过年还高兴。

       实验和论文是博士生的大部分,因为这关乎到毕业,关乎到以后找工作,关乎到个人的科研前途。如果实验数据不好,论文发不出来,那么很有可能博士期间读的会很痛苦。这一点不同于硕士生,硕士不需要发英文文章就可以毕业,实验做不好凑一凑就可以毕业。也不同于工作的人,工作的人是给老板打工,而博士则是为自己的前途铺路。工作的人下了班就可以有自己的生活,而博士一年到头都在为了学习而奔波。所以,博士生还要吃得起苦

       现在很多人最大的缺点就是不肯吃苦,总想着走捷径,贪于享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一事无成的原因。而如果博士生也这样想,怕实验苦就不做实验,怕改论文就不改论文,那么基本是没法毕业的。不过,也正是因为想要毕业和在学术上有点成绩的这个心愿驱使,就算很多人内心不想做,也会被导师推着往前走。所以大部分博士还是需要吃很多苦,得到一定的历练才能拿到学位。

       博主有位师姐,当年为了测一个指标,每天凌晨4.5点天快亮的时候和中午太阳正当头的时候,走2公里的山路,爬到山坡的一块大石头采植物的样品,进行测定。这样的工作持续了1个月。这样的精神确实让人佩服,也正是因为肯吃苦,才会有好论文,好结果

       但是,除了实验和论文,博士生也会像其他人一样经历感情,面对父母和导师的关心和催促。

       所以,博士生们还要面对来自生活的压力。年龄和脱发问题一直是困扰当代博士的难题。从幼儿园开始算起,读到博士已经上了至少25年的学了。很多人博士刚毕业已经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纪,如果在学校期间没谈个对象,那么工作以后结婚生孩子会比别人晚很多年。因此很多父母开始担心自己的博士孩子的成家问题,尤其是女生更为严重。好在,塔主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博士选择在读书期间领证结婚,或者直接生娃。虽然这样博士的期限可能会延长,但也不乏是一个好办法。当然,这样一来还会有学业和家庭的两重压力和考验。

       脱发不仅是博士生特有的,压力大、经常熬夜的年轻人都或多或少的有这个问题。这也侧面反映出当代人的精神压力和生活习惯等状况,就像晚睡一样,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趋势。除此以外,经济上的问题,毕竟博士生的工资不如上班族,而如果想过得好一点那么紧巴巴的工资是一种限制。

       虽然博士生有这么多困难,但是塔主认为,博士生的过得还是比较单纯,学习和生活都很简单,目标也很明确,就是多发论文,尽早毕业,找个好工作。而且同学之间的关系相处融洽,不会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相比于在职场中的人来说过得要轻松一些。这也是很多已经工作的人明知博士难毕业,也要考博士的一个原因。

       社会上很多人对博士生还不是很了解,博士的生活虽然枯燥也很苦闷,但值得为之去努力,所以正在读博士的你们,加油吧!


个麻省理工、一个哈佛、一个斯坦福,一门三博士,厉害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如果哪家有一个孩子考入名校,大家都会羡慕不已,称赞父母教子有方。孰不知,有的家庭子女个个成才。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对了不起的夫妇,培养出的孩子有多优秀?

       老大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老二毕业于北京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博士。老三本科就读于斯坦福大学,接着在斯坦福大学读博。三个孩子全是凭着自己的努力,拿到美国的全额奖学金出国留学的。

       父母是孩子的领路人,在孩子成才的道路上,家庭教育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那么,这三个孩子到底生活在一个怎样的家庭中,父母又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呢?

做好孩子的表率

       中国有句老话:身教胜于言传。可是,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现在家庭,很多年轻父母一边催着孩子去做作业,自己却在玩手机,看电视或者打麻将。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如何静下心来认真学习。

       而陈佩英家就不是如此,在教育孩子上,作为母亲,她身体力行,要求孩子们做到的自己必定先做到。每天回到家,吃完饭做完家务,夫妻俩很快就投入到工作中去,根本没有时间娱乐。在父母的感染影响下,孩子们每天放学自觉地完成功课,从来不让父母逼迫。如果晚上电视里有孩子们喜欢看的球赛,他们就会提前把功课做完,然后才可以一饱眼福。

父爱从不缺席

       有人形容中国现在的家庭教育是“丧偶式”家庭教育,父亲很少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的陪伴必不可少。黄克智作为我国著名的固体力学家,教学和科研工作特别繁忙。尽管如此,作为父亲他也是尽职尽责,悉心陪伴孩子成长。小儿子黄永强从小学四年级开始跟着电视学英语,作为父亲他每天都陪着孩子听英语,这一坚持就是四年,从不间断。所以,儿子的英语特别好,高一参加托福考试,居然超过很多研究生,名列第一,而且与满分只差几分。
女儿是家中老大,生活在动荡年代,毕业于清华附中后,就做了挡车工,非常辛苦。为了改变女儿的命运,在那个读书无用论的年代,却坚信读书肯定有用,有大用。于是,作为父亲他亲自辅导女儿功课。为了辅导女儿,他先自己学习,等女儿下班了再教女儿。就这样,坚持了一年多的时间,高考制度恢复,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

全家齐上阵,心系一处

       在今年的高校开学季,有不少双胞胎姐妹、双胞胎兄弟同考进清华、北大、上交、浙大等名校的,这得益于良好的家庭氛围。几个孩子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黄家三兄妹也是如此。

       小儿子黄克强上六年级时,想参加北京市小学生计算机比赛,离参赛时间只有一个月。可孩子从来没摸过计算机,当时,家里也没有计算机,怎么办?母亲托熟人找到一台老式计算机,每天早上六点到七点可以让孩子练一小时。于是,全家齐上阵。父亲向老师借来课堂笔记,哥哥姐姐轮流到现场操作辅导,妈妈则把饭送到现场。从此,小儿子迷上了计算机,最终成为美国斯坦斯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博士。

       教育好孩子是父母最圣神的职业,从黄克智夫妇的教子之道中,你有何感悟?欢迎留言,欢迎评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