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柯云路书友圈话题讨论:说出你的焦虑

(2007-06-06 09:13:08)
标签:

成功焦虑

相对贫困

焦虑症患者

 柯云路书友圈·话题讨论
——说出你的焦虑

  中国社会,正处在变革时期,新旧观念的冲突,带来社会普遍的焦虑现象。近几日,有部分圈友发贴探讨“焦虑问题”,也有圈友本人处在焦虑、忧郁之中,究其原因和观察,我们认为,这已经不是个例的心理病例,已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特就此问题与大家讨论,请说出你的焦虑,发表你的见解,探讨解决途径。
  ——让我们走出心灵困惑,更好地面对生活!    
  
               
圈友来信:我的忧虑

 

柯老师:
您好,我是第一次进入这个圈子看到柯老师您的博客的,我是一名高校的工作人员,学历是硕士,按理说,我的学历和工作都还不错,可我的忧虑却丝毫不减,我都快三十的人了,可我依然是单身一人,生活中的另一个他始终没有适合我的,走入我的生活,感情的空虚困扰着我,让我很是忧虑,外加我刚进入这个学校,在各个方面都是处于最底层的。没错,同学安慰我说,咱比上不足,比下可有余,但我的生活,我的工作都是在这同一个圈子里,我不跟他们比还跟谁比。为此,我努力过,试图看书,看资迅,写博客来忘却自己的痛苦和烦扰,来使自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想别的事,可我发现,我依然做不到,时间的空隙时时的袭入我的大脑,使得我痛苦不堪,忧虑烦躁。今年暑假,我打算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11月份参加全国的心理咨询师证书考试,我不知道这有没有用,我参加培训的缘由很简单:我想通过多了解心理学知识来了解我自己,拯救我自己,我不想让忧虑感挫败我,毕竟我现在的一切也来之不易,同时我希望在拯救我的同时也让我更好地了解我的学生。柯老师,你认为可以吗?您能给我一点建议吗?我知道您非常的忙!

                                   谢谢!

 

 

柯云路建议

 

  对焦虑症的研究,我已经写在书中,即使给朋友指导,也不可能超出这本书的内容。建议朋友们读读这本书。它对产生焦虑的原因、症状和基本应对的方法都做了详细阐述。如果认真看了,会有帮助。  

  另外,解决焦虑,要用放松的态度。

  不要急于使症状消失。越急越焦虑。

  关键是减压。如来信的这位朋友,觉得自己身在学校的最底层,会有一种急于改变现状的焦虑。另,还有择友的焦虑。有时,很多人对现状的焦虑只是出于与他人的比较,其实是不必要的,好象必须比他人更好才算成功。
  这是当下弥漫着全社会的焦虑。

  在此,重贴一篇两年前写的博文。
 

傅彪为何没能留下来
“相对贫困”的驱动与困扰


  我喜欢傅彪,喜欢他银幕上一个个鲜活朴实的形象,报上说,生活中傅彪也是个老实厚道人,可惜,他那么快就走了。
  演艺界朋友和影迷为他送行,场面蔚为大观。
  说起他的离开,差不多的舆论是:他纯粹是累的。第一次手术后就该好好歇着,不能再玩命出场。发出议论的人似乎比傅彪清醒。还有人说,傅彪拍了那么多戏,按说挣的钱不算少了,再拼命不值。有人便解释,他也不光为挣钱,更因为热爱艺术。可惜生命只有一次,即使为了更大成就,也不值得贴上命干。报上又说,傅彪贷款买了大房子,作为名牌演员,摊子不小,耗资也大,都得靠拍片撑着。
聪明人会说,何苦呢?摊子小点,房子小点,不就都有了?
  那么,傅彪为何看不清呢?
  著名制片人张纪中在傅彪走后说,社会要关心艺人,他们面对的压力非常人可以想像。你在这个圈子里混,就不可能挣脱圈内的许多游戏规则。
  一般人会觉得这话不得要领。演艺明星又非社会弱势群体,没有人拿鞭子抽着他们去拍戏,是他自己鞭策着自己去拍戏。说来说去,演艺明星或者各行各业精英要学会自己爱护自己。
  可是,这年头为什么爱护自己很难做到?明明命是自己的,为什么都忘了?
  这就不得不研究一下我们手中驱赶自己的那根鞭子。
  鞭子好像握在自己手里,其实又握在社会手里。
  每个人都不由自主鞭策自己,因为社会的竞争在督促你。在小百姓看来,傅彪成了明星,可以悠着点了。孰不知,他和所有人一样,比下有余了但还可能比上不足。他眼里一定还有比他更有成就的艺人。一个人总往高处比,内心就难免不平衡,就有对自己现状的不满,就有继续奋战的动力。
  全社会大小人物都如此。
  人人都处在比下有余比上不足的状态中。人人都在不平衡。人人都因为不满而充满了玩儿命的动力。几十年前那种“一大二公”的平均主义农村里,农民可能吃不饱肚子,但是,家家户户穷着,也就没有什么不平衡。现在温饱有余,看着村里村外的人有了钱,特别是看到城里有更富得多的人,内心自然就不平衡了。想勤劳致富的有,想谋取不义之财的也有,这在经济学上说,是人们不能忍受的“相对贫困”。
  当一个人活得比别人差比别人穷时,当一个人相对别人社会等级低时,心理不平衡是非常难忍受的。为了消除这种痛苦,人们才有了积极进取的动力。
  谁被这种不平衡折磨得厉害,谁求成功的动力就强。
  那些生来富贵高人几等的小孩,长大动力相对就小。
  中国时下处在发展中,人们充满发财的梦想,相互攀比十分刺激。在每一个城市,每一个领域,包括每一个企业,都交织着密集的“不平衡”。不管多么成功的人,都有比上不足之处。一个领域内顶级成功的人,还会因更顶级人物的成功而不平衡。人人都活在“相对贫困”中,知足常乐早就成了古董。
  这样,我们就可以回到对傅彪的惋惜上了。
  他明明已经是相当成功的明星,为什么生病之后还歇不下来?
  在这事上,谁也不要做旁观者清的聪明人,因为谁都可能当事者迷。不信,到那些大公司看看,那些已经做到董事、总监或者部门经理的年轻人,明明累得已经爬不动楼梯了,也绝不听劝,干事时悠着点。为什么?因为与其忍受比上不足的不平衡的痛苦,不如宁肯这样累着。哪怕身体差点,也不能比别人升迁慢,比别人月薪少,比别人买房买车晚。
  人人都是这么干的。
  傅彪病后,亲朋好友肯定也劝过他多歇歇,但没能劝住。现在,我们想劝全社会的人都从容点,爱护生命,也未必劝得住。在目前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忍受不平衡的耐受力差,心灵脆弱,许多人都会在怕活得不如别人的相对贫困中难受,而宁肯透支生命。
  只有从社会文化入手,让人们知道,生活的质量等级除了金钱成功之外,还有一定的悠闲与自由。善待自己生命是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懂得了这一点,人们的盲目才可能减少。
  关键在文化。

 

柯云路书友圈话题讨论:说出你的焦虑柯云路书友圈

 

 

最新作品

《焦虑症患者》
 柯云路书友圈话题讨论:说出你的焦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