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在很多时候是不人道的
(柯云路说明:关于婚姻与爱情,关于结婚与离婚,人们一直在讨论。为什么结婚,又为什么离婚?
此文放上博客,自然也引来争论。
肆无忌惮 在文章后留言,发表不同看法。认为“离婚,在很多时候是不人道的”。他说:“当初的如此分工(男主外,女主内)大多是为了家庭,而且双方的结合,同时也承诺了双方共同承担这种结合所需要双方做出的付出。那么违背承诺时,对方因为当初的承诺所付出的如何补偿?”他问:“有可以倒流的时光吗?”“生命没有回头路,发生过的事情痕迹永在,人们不要对自己的勇敢期望过高,挣扎出来的勇敢很疼的。”
以下为“ 肆无忌惮”的留言。)
我想我不是很同意月光如水的看法。
在我看来,这种看法过于理想化。
我想说的是,离婚,在很多时候是不人道的。
很多人对婚姻的底线在亲情,如同文章中提到,“爱情变为亲情不也是对我们婚姻的补偿吗?”。那么,是不是如果连亲情都没有了,这桩婚姻就该离了或者是离了也无遗憾了吗?
文章的前提似乎一直是:婚姻中的两个人分别是独立的个体,能够独立地支配与选择自己的生活。可是,让我们再想想:
1.婚姻前,两人应该是独立的,可是,婚姻后,两个人从严格意义上说根本已不是完全独立的人,他们的各自生活总有一部分是为了对方或是为了家庭;从之前的意义来讲,在这里,完全独立的只有这个家庭。里面的两人婚前独立的生活状态在这其中已经慢慢模糊,他们各自是共同一种生活中的两个合作体。
2.在现在的大多数家庭中,分工仍然有偏,如,一方主外,主经济;一方主内,主家务。这两者体现的价值从整个家庭来讲是平等互补的,共同受益的,可是,如果分割开来讲,就不同了;如3。
3.分开来讲,主经济的一方占优势大。自然了,什么是用钱买不到的啊,没良心的还会讲这么一句:保姆也许做的更好呢!那么,如果离婚,会有平等吗?主内的一方所创造的价值,主外的一方完全在平时享受,而且在失去后迅速弥补;主外的一方创造的价值,主内的一方平时也许同样享受,分开后可能还有一次性补偿,可是有关延续性的能力,却很难再寻回,毕竟离开社会竞争这么久了。(一些人平时不过从事简单轻松工作的同样无法面对竞争)。
4.当初的如此分工大多是为了家庭,而且双方的结合,同时也承诺了双方共同承担这种结合所需要双方做出的付出,那么违背承诺时,对方因为当初的承诺所付出的如何补偿?有可以倒流的时光吗?
5.爱情?爱情如果最大,那何必要结婚呢?后来又要为了另一个爱情离婚,简直是笑话!
6.生命没有回头路,这个社会男女一样脆弱,发生过的事情痕迹永在,人们不要对自己的勇敢期望过高,挣扎出来的勇敢很疼的。
既然有过承诺,既然接受了付出,既然会不平等,那么,我想,人们还是将婚姻的底线先放在良心上考虑一下再说好不好呢?人,埋怨过自己吗?
我想说的是,离婚,在很多时候是不人道的。
很多人对婚姻的底线在亲情,如同文章中提到,“爱情变为亲情不也是对我们婚姻的补偿吗?”。那么,是不是如果连亲情都没有了,这桩婚姻就该离了或者是离了也无遗憾了吗?
文章的前提似乎一直是:婚姻中的两个人分别是独立的个体,能够独立地支配与选择自己的生活。可是,让我们再想想:
1.婚姻前,两人应该是独立的,可是,婚姻后,两个人从严格意义上说根本已不是完全独立的人,他们的各自生活总有一部分是为了对方或是为了家庭;从之前的意义来讲,在这里,完全独立的只有这个家庭。里面的两人婚前独立的生活状态在这其中已经慢慢模糊,他们各自是共同一种生活中的两个合作体。
2.在现在的大多数家庭中,分工仍然有偏,如,一方主外,主经济;一方主内,主家务。这两者体现的价值从整个家庭来讲是平等互补的,共同受益的,可是,如果分割开来讲,就不同了;如3。
3.分开来讲,主经济的一方占优势大。自然了,什么是用钱买不到的啊,没良心的还会讲这么一句:保姆也许做的更好呢!那么,如果离婚,会有平等吗?主内的一方所创造的价值,主外的一方完全在平时享受,而且在失去后迅速弥补;主外的一方创造的价值,主内的一方平时也许同样享受,分开后可能还有一次性补偿,可是有关延续性的能力,却很难再寻回,毕竟离开社会竞争这么久了。(一些人平时不过从事简单轻松工作的同样无法面对竞争)。
4.当初的如此分工大多是为了家庭,而且双方的结合,同时也承诺了双方共同承担这种结合所需要双方做出的付出,那么违背承诺时,对方因为当初的承诺所付出的如何补偿?有可以倒流的时光吗?
5.爱情?爱情如果最大,那何必要结婚呢?后来又要为了另一个爱情离婚,简直是笑话!
6.生命没有回头路,这个社会男女一样脆弱,发生过的事情痕迹永在,人们不要对自己的勇敢期望过高,挣扎出来的勇敢很疼的。
既然有过承诺,既然接受了付出,既然会不平等,那么,我想,人们还是将婚姻的底线先放在良心上考虑一下再说好不好呢?人,埋怨过自己吗?
柯云路信箱:keyunlu@vip.sina.com
柯云路婚恋文章系列:今天我们为什么结婚?
前一篇:离婚非坏事:爱的本来不是你
后一篇:《童话人格》:情结决定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