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离婚非坏事:爱的本来不是你

(2006-11-08 11:10:05)
  柯云路说明:几天前我看到“月光如水”的一条留言:
  我现在都不敢对柯老师的文章发表评论了。
  你贴最新文章一般都在早上。我常在这个时间去阅览你的文章。我发现有三到四次的时间,我的评论都在靠前的位置,令我费解的是,当我再次打开的时候,评论竟然被删除了。我是一个极温和的女教师,不信的话,打开我的主页读我的文章就会知道。我从不发表过激言论。不知道是谁删除了我的评论。如果是柯老师,这怎么可能?作为一个著名作家,你不会心胸狭窄得容不下一个小女子的评价吧?
  希望柯老师能做一下解释。不知其他网友遇到过此类问题没有?
  对此留言我当即做了回复:
  月光如水,很疑惑地看到你的帖子。
  我几乎是不删帖子的,除了个别恶意的漫骂或人身攻击。这是因为博客毕竟是我的私人园地。朋友作客,我是真诚欢迎的。即使是批评文字,只要不是主观恶意,我都会保留。因为批评也表现了一种关切。你说常上我的博客,应当知道我的每篇文章几乎都有大量留言,现在还能看到不少批评。你说得对,我当然“不会心胸狭窄得容不下一个小女子的评价”。
  至于你曾经上过的帖子,如果不太麻烦,能否再贴一遍让我和朋友们一起看看?然后看问题出在哪里?
  欢迎你再来。
  这样,像我与许多人成为网络朋友的过程一样,误会使我和“月光如水”建立了联系。
  
  “月光如水”对我的博文《父亲婚外恋伤女儿有多深?》发表看法,她说:
  我对婚外恋是这样看的,不是你说的“我国社会生活两极化比较严重,物质文明高速发展的今天,精神素质的提升相对缓慢。”这个原因造成的。我个人认为:主要是人们对婚恋的态度决定离婚是个天大的悲剧。在欧美发达国家,离婚率也很高,但不像我们国家这样,谁要是离婚了,是个不得了的事情。
  我们这种舆论导向决定了孩子们怕受到歧视,决定了很多人即使没有爱情,依然死守着婚姻空壳,不肯逃离。
  我们国家的离婚率上升,我看不是什么坏事情。

  对于孩子的伤害,就靠男女双方了,如果做的好的话,最好把伤害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月光如水”的博客相当小资,题记“写作就像鸟儿的鸣唱,哪管是否悦耳,只为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与热爱!”,看来她做到了。
  还是看“月光如水”的文章吧。
  
离婚率上升并不是坏事情
 

  有人说,我们婚后的爱情更像张爱玲所说的那样,常以华丽的袍子示人,里面却爬满了虱子。但是你如果能把虱子消灭掉,并且能感受到袍子最里层如丝般的润滑与贴肤,我们不就可以挽回一段悲剧吗?所以,对于爱情,对于婚姻,我们应当宽容地对待,同样也应宽容地看待别人的爱情与婚姻。
  还有人云,你看人家西方发达国家的人们多自我与洒脱,说离就离,说结就结。在西方,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离婚率是50%,远远高于我们国家的离婚率。我一直在考虑个中原因,我想关键的还是经济基础决定了人们对婚姻观念的取向。他们有良好的社会福利政策,他们没有我们那么多的后顾之忧。尽管如此,他们也不是说离婚就离婚了,他们同样像我们中国人一样也爱孩子,也怕孩子受到伤害。
  我的以色列朋友大卫,一个富有的犹太商人,他非常爱自己的一对儿女,他等到了孩子们上了大学了,才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自己的大房子,搬回自己母亲家,从此过上了他自己所说的快乐生活,并加入了不婚族的行列。我们没有那么好的氛围,就注定我们的婚姻是个悲剧吗?也不是,中国的离婚率在逐年上升,我看并不是什么太坏的事情,说明人们正在注重个人的感受,正在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
  林语堂说,婚姻像围城,围城里边的想出去,围城外面的想进来。你想出去想进来那是你的事情,所以,我们不要议论别人的婚姻,就像我们的婚姻不想被人评头论足一样。
  你婚姻的鞋子合不合脚,你的脚趾头知道。
  爱情到底是什么?我很欣赏一句解释什么是爱情的英文句子:I love you not because of who you are,but because of who I am when I am with you。翻译成汉语就是: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因为我爱那个我——那个与你在一起的我。这就真正释诠了爱的真谛:在爱人的眼里,你找到了你自己,找到了自信。我们中国人羞涩,不愿说“我爱你”这样火辣的表白,但你又对你的伴侣说过几回“你辛苦了”,“你今天穿得多漂亮”,“你是最棒的”,“晚安”等不费力气的话呢?
  婚姻不是你人生的全部,所以,对于爱,对于不爱,对于结婚、对于不婚,对于同性恋,对于异性恋,对于分居,对于离婚,我们都应抱宽容的态度。
  爱情变为亲情不也是对我们婚姻的补偿吗
 
 
 
柯云路信箱:keyunlu@vip.sina.com
 

文章引用自:http://www.blogcn.com/u2/83/64/fjjr/index.html?filelist=1&fpage=2#md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