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换视角的纯文学尝试--《父亲嫌疑人》作客新浪(8)

(2005-11-08 21:10:11)

主持人:流行也是经典,这个您不否认吧?

柯云路:流行只是制造了流行的经典,从我个人来讲,希望对年轻人的书再多读一些,还包括比80后稍微年纪大一点的作者,在我们眼里看起来年轻的人,像石康、狗子这一些,他们的书写的都挺有意思的。这些新一茬的作品读起来还是挺有意思的。

 

张守刚:您刚才说读他们的作品有所借鉴,不知道您所指哪方面的?

柯云路:这种借鉴不是特别的理性和强求的,你读完这个之后,就像到了一个地方浏览了一下,采风了一下,多了一点感觉。比如说你写年轻人不那么隔阂了,有他们的一些机智,现在的文学作品,语言是在不断变化的,现在看一些比如说50年代、30年代翻译的作品,现在看翻译的就很不舒服了,因为叙述的语言完全不一样了。

 

主持人:并且我们在迅速变动的社会中成长。

柯云路:社会是生动和活泼的,你现在即使用托尔斯泰的语言来说,当然还是要有变动的。

 

丛治辰:我们刚才说流行成为经典的问题,流行成为经典有一个问题,当时有艺术性的,我感觉80后需要磨炼,一个是技术上、艺术上他们磨炼的还不够,我觉得靠现在的艺术水平还难以成为经典。另一方面就是对生活的疼痛感的感受,我觉得也还没有到家。所以我觉得他们要成为经典,要走的其实还是有很长一段路的。

对刚刚翻译的问题,还有一些语言的问题,我觉得现在的语言并不是说太现代,并不是说缺乏这种变化,我觉得有时候是变化太过了,有时候我们回到以前典雅的语言也有借鉴意义,80后这批作家,他们的问题可能应该是回归语言,变的太多了。

柯云路:我说的是我们这代人需要变化,他们需要更多的继承。

 

主持人:有这样的一个问题,有很多80年代前从事纯文学的作家,现在迫于现实放弃了?

柯云路:我对这个不太了解。80前是前到什么时候?

主持人:可能是一些当年的诗人,当年的校园诗人,一些很红的人。

柯云路:也还是比我们年轻的。比我们年轻,比80后大一些的,这种情况挺多的。

 

主持人:今天的时间差不多了,再给柯老师提最后一个问题,您怎么样看待80年代生的人正在成为社会主流这样的一个问题?

柯云路:我觉得这就是一个自然规律了,再过5年、10年、20年慢慢就会成为主流了。成为主流的过程中,社会会随着他们成为主流而发生变化。但是我们那时候来看他们的话,他们这些年也会发生变化。人和环境就是这样的,人好像在改造环境,但是环境也在塑造人,结果就在一个势均力敌的地方成为了一个融合。

 

主持人:最后您再给我们谈一下创作的打算,我们很期待您的新书跟大家见面?

柯云路:我下面要出的一本书是非文学的,是讲现代人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克服心理危机的。

 

主持人:感谢柯老师今天来到新浪,给我们带来非常新的想法,今天的节目就到这里,非常感谢各位嘉宾。

 

http://book.sina.com.cn 2005年09月06日12:15 新浪读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