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方都市报:用生命去关注“大题材”(2)

(2005-11-07 08:48:54)

 

“叙述热情”就是要找到自己真正想说的东西

 

    者:阅读你的作品有这么一个感觉,就是早期作品充满了警句,而后来这些警句让位于“自然而然的叙述”,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柯云路:我早期写的《新星》、《夜与昼》、《衰与荣》,警句很多,它是在写作过程中自然而然出现的。这可能跟我在文学以外的哲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有一些涉猎有关系。早期的读者也比较喜欢我的警句,甚至摘录。但是随着我逐步成熟,更习惯于一种含蓄简洁的表达,我发现警句不见了。警句所包含的意味,隐藏在人物故事的描绘之中。我发现自己后来的这些作品,基本上没警句了。我几乎变成警句最少的作家。

    者:这可能也跟时代有关系,上世纪80年代初的时候,人们刚从“文革”的废墟上站起来,需要警句来鼓舞人心;作家们也正激情澎湃。而在当今这样一个复杂的时代,难以用一些简单明了的警句一言以蔽之,读者更愿意自己得出一些感悟和结论。

柯云路:读者更加成熟了。现在要是作品中警句太多,有点愣,我觉得。

    者:你很强调在写作中的“叙述热情”,能具体介绍一样吗?“叙述热情”对于文学创作具有怎样的意义?

柯云路:咱们在生活中都有一个感受,当你和一个人谈话是应酬的话,你会非常疲劳,谈得非常乏味;当你与一个有兴趣交往的对象,进行一个很有趣的谈话的时候,你没有疲劳,有的是谈话的兴致。文学创作肯定不是一个作家独自的事情。

写作和阅读是相辅相成的,所以文学写作既是为自己写,也是为读者写。所谓“叙述热情”就是要找到自己真正想说的东西。我想只有那些独特的、真切的、有言说价值的、能让人感兴趣的、能够给人提供新东西的叙述,才会让你有叙述热情。

    者:你的写作一直在关注一些“重大题材”,而在当下,一方面写作题材日益“私人化”,他们认为“宏大叙事”已经过时;另一方面,描写公共题材的海岩相当流行。你怎么看大题材与小题材?在公共题材的写作上,你与海岩等人有何不同?

柯云路:“大小”应该从两方面定义。一方面就是你写重大社会冲突、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众多人物组成的场面,这是一种“大”;写两人感情、凡人小事是“小”。这是一种大小之分。还有一种“大小”指的是精神深度。可能一件很大的事情你却写得很卑微,很没深度,写成一个“小”东西,也可能表面看起来是一个小事情,但你写得有精神深度,写出了触动人心的东西来,写出了“大”来。以小见大也是常见的,比如鲁迅的一些作品。

从第一层面来讲,我比较擅长写重大的社会历史的题材,我要发扬我的优势。我更重视精神层次上讲的大小之分。总的来讲,一个作家确实要写“大东西”,写那些真正有价值,人们都愿意阅读的东西。让人读了之后感到确实是只有文学能够为之,而非文学不能为之。

    者:这也就是文学存在的理由吧。

柯云路:对。

    者:除了作家社将要出版的作品,你还要出什么新作品,或者有哪些写作计划?

柯云路:我还很想写一本经济学的书。在文学创作上,我希望写的东西能够完全不重复自己。

 

我用整个生命来写作

 

    者:对于年轻的一辈作家,你对他们是否有一些建议?你怎么看他们的写作?

柯云路:我觉得自己没资格建议。我倒是比较注意年轻作家的写作。年轻的作家能够给我们提供什么启示,这是我所关注的。

    者:为什么特别关注他们的作品呢?

柯云路:我看作品肯定要看一些和我不太一样的作品。它离我的视野越远,对我越是有一种参照意义。如果说他的写法、他写的生活,都是我很熟悉的,甚至和我比邻的,我倒是觉得可以少注意点。那些跟我在时间上、空间上有距离的,社会层次上、年龄上有距离的,手法上、思维方式上有距离的,却是我应该多关注的。

无论是40岁的、30岁的、20岁的作家,他们有代表性的、引起争议的、引起评论的作品,我都很注意。在创作过程中,他们对于我有着方方面面的借鉴作用。

    者:在当下的写作中,“身体”在写作中的位置被前所未有地强调出来了,有人认为这是人性进一部复苏的标志,有人则持反对意见,你怎么看文学写作中的“身体性”?

柯云路:我希望能够从世界和中国的文化潮流的大背景中,来评价这个事情。新时期文学的发展是在世界的各种文学思潮的冲击下形成的,造成了它纷繁的、跌宕起伏的面目。很多在我们这里出现的东西,西方早已经出现过,现在只不过到了应该出现的时候了。我不用身体写作,用整个生命来写作。整个生命是生理、心理完整的统一。

    者:昨天采访石康,他认为中国作家视野狭窄、没文化,你怎么看这个观点。

柯云路:这个提法还是对的。石康就是我关注的一个青年作家,我买了他的好几本书。一个写小说的人,他的素质、修养很多还是在文学之外,还是广泛些好。但是,不管你有多少文学之外的耳濡目染,在写作中还是要调动自己的真性情,以文学的真性情进行写作,其他的一切修养在写作中都要暂时置之脑后。

 

柯云路简介:

柯云路,中国当代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人生最大爱好有三:哲学,科学,文学。曾经下乡当过知青,在工厂工作多年。1980年开始文学写作,处女作《三千万》获当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一等奖。现为山西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主要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新星》、《夜与昼》、《衰与荣》、《汾城轶闻》、《孤岛》、《嫉妒之研究》、《超级圈套》、《东方的故事》、《成功者》、《芙蓉国》、《蒙昧》、《黑山堡纲鉴》、《牺牲》、《那个夏天你干了什么》、《合欢》、《龙年档案》。

 

 

(南方都市报  记者:黄兆晖   2003年11月13日  编辑:小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