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普斯情结本身是文化化的。
这是我们已经得到的重要结论。
更具体说,俄狄普斯情结在现代、在古代、在原始社会是不同的。
俄狄普斯情结在人类那些嫉妒被极大抑制了的历史阶段,比如群婚制,一夫多妻制,一妻多夫制,是面目全非的。看到这一点,是进一步划清我们和弗洛伊德之间界限的依据。
考察中国历史,在黄帝、炎帝时期已经有着图腾崇拜,而龙则是中国较晚期最有影响的图腾。
考察龙的图腾,正像前面已经讲到的那样,在中国,龙是皇帝也就是一国之家长的象征,同时,也是中华民族这个大“氏族”的象征。
这就让我们联想到对澳大利亚图腾的考察中,个人图腾也是并不罕见地存在着的,往往是那些有地位的人物、巫师、首领才具有的象征。
这也是互相呼应的。
考察中国人对龙这个图腾的心理认定态度体系,可以这样说,中国人并不认为龙是自己的祖先,并不认为龙和自己有什么血缘关系,他们只是认为,在以龙为图腾的人之间有着本民族的血缘关系。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清清楚楚告诉你的。
但这是他们理智的思维。
他们的语言却说出另外一种意义。
中国人常讲自己是“龙的传人”。“龙的传人”这含义,就有着以龙为祖先的内容了。
在这里,它揭示了一个弗洛伊德没有想到的深刻演变:一个象征、一个符号,当它成为一群人相同血缘的象征时,原本仅仅是个象征,并没有祖先的含义,然而,思维本身的逻辑力量导致的结果,使它具有了祖先的含义。
因为象征相同血缘的内在逻辑本身就含着象征祖先的潜意义。
什么叫共同的血缘?直接的意义就是有共同的祖先。
因此,当你将一个图腾符号当做共有血缘的象征时,它已然指向那个祖先的位置。
这是符号本身、语言本身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运作规律。
弗洛伊德并没有注意到语言的这一力量。
如果我们还要穷尽龙的图腾的含义,那么,当将龙象征一代又一代皇帝的时候,在中国人这个父本位的观念中,就等于将龙象征着自己的父亲。
这些象征的逻辑最终铸出了“龙的传人”这样一个脱口而出的、不假思索的结论。
语言的演进过程就是梦思维的过程。
龙的诞生并没有伴随着一个联合杀父食父的过程,然而,龙不言而喻地在人们的心理中隐含了父亲的形象。是这个象征本身所具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