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个夏天你干了什么》背景资料一:图腾与禁忌新论(3)

(2005-11-06 10:31:55)

 

在远古时就有的强烈情结为何至今还能够影响人,我们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任何时代的人都处在父子的关系之中,处在父母子女这样的家庭结构之中,都有男性的俄狄普斯情结和女性之相反的俄狄普斯情结,这是每个人实际的心理环境。

第二,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有一种领悟各种习俗、仪典和教条的能力。

无论对于古代的图腾,还是对于现代的宗教,我们的显意识也许不能领会这里真正的含义,但潜意识对它却有着直接的领会和接受。

第三,在这种情况下,又有下一代对上一代情感感染的接受。

这是一种传递,这是一种学习。

五,关于远古时期是不是存在一个儿子们联合起来杀父食父的阶段,弗洛伊德论述道,根据人类的考察,在野牛、野马群中,就发现有儿子们群起而攻之杀死父亲的现象。这应该为人类的杀父食父历史做一个旁注。

同时,对这个最为核心的问题,弗洛伊德又特别论述道:

“也许,有人还会争论说从家长统治方式过渡到兄弟部落这种转变并不真正存在。我想这是一个极有力的论点,不过,我并不认为这将成为定论。我认为这种转变也许可能较为温和,但,它多少可以从那些道德反应中观察出来。只要我们能感觉出最早期父亲的那种权威压力和儿子们对其之敌意,那么,上述的情形就可能在较后期出现。我想,任何认为能够将对父亲之矛盾情感所引起的禁忌与祭典仪式求得绝对正确答案之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因为,这些仪式和强迫性心理症病人之禁制一样都是导于心理因素──也就是出于其意向(intention)。我们不能用现代人或正常人的眼光和价值来衡量他们,因为,那将犯上极大错误。”

在这里,我们确实要避免用现代人的观念来理解远古时期的事情,要避免用现代人的眼睛来看远古人的行为。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最原始的阶段可以看成是动物和现代人之间的过渡,野牛野马群中儿子群起攻杀父亲的现象完全有可能在人类早期的历史中存在。

只不过对于人类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儿子攻杀父亲的情况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必须做出有别于其他动物的考察。

我们还可以特别着重地引用弗洛伊德如下这句话:“只要从对父亲的那种敌意冲动(hostile impulse)及希望杀害父亲的那些幻想即足以促成图腾观和禁忌这些道德之产生了。”

这句话也很深刻。

且不说原始历史,就现代人而言,这句话已经足以概括人类宗教情绪下掩盖的俄狄普斯情结了。

六,弗洛伊德的图腾与禁忌的观点,或者说关于宗教起源于图腾的观点,从一开始就是在与其他不同观点的辩论中诞生的。

他反对唯名论的图腾观点。

在唯名论看来,图腾的产生并不是基于人类宗教上的需要,而是出自于实用和日常生活的要求。图腾观的最重要部分,其命名法,实在是由于原始书写所产生的结果。图腾的本质就像一个简单易刻画而成的象形文字。只是当原始民族们习惯于某一动物的命名后,自然而然地对它产生了一种和它极为熟悉及亲近的思想了。(参见《图腾与禁忌》第四章)

这种唯名论的观点不能说没有道理。

因为这是根据现代思维很容易形成的一个推理:先有命名,而后对命名产生亲近感,最后视为自己的祖先。对于这里的思路,我们在下面还将探究。

弗洛伊德对这一思路的批判是坚定地贯彻自己的主张的:

“事实上,当原始民族将自己取名为某一动物后,他们必然会坚决地相信,他们和该动物之间已然存在着一种神秘且显著的关系。而此种关系,只要你仔细地思考,将不难发现血缘关系是最易为人所联想。也正因为如此,当想及人与动物之间名称的关系后,有关‘血禁忌’的禁制也就自然地充满在图腾的仪式中,这些禁制当然包括了外婚制。‘一群未知起源的动物名称,相信具有同一名称的人或动物之间保有一种神秘的关联,和对血的迷信,此三种因素构成了所有图腾的仪式和禁制,其中并包括了外婚制’”

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展示弗洛伊德观点的全部合理性。

七,在图腾考察中,譬如在澳大利亚的图腾崇拜的考察中可以看到,很多图腾物常常是该图腾民族赖以当做食物的动物和植物的称号,而且,在这些民族中常常举行神秘的仪式,用神秘的方式乞求图腾物不断增殖。

因此,必然形成一个观点:某个民族主要以某种动物或植物为主食,或者,以此与其他部落交换及从事贸易,久而久之,一个部落也就很自然地被其他部落以该动物的名称来称呼了。而该民族对自己赖以生存的动物和植物必然具有极度的熟悉和兴趣,由此便逐渐形成图腾。

弗洛伊德对这一论点的反对是非常简单的,他概述其他学者的意见后指出,类似此种情况并未能在原始民族中发现。原始民族大多是杂食性的,因此,如上所述的食物习惯其可能性极小。而且,由饮食习惯导致对图腾的宗教信仰,即此种由嗜食某种动植物而转变为对其绝对禁食的说法,类此戏剧性的改变委实令人难以解释。

八,弗洛伊德还批判了文化人类学弗雷泽的观点,弗雷泽的看法是:“图腾制度是基于人类自然需要所形成的一种实用组织。原始民族们用此建立了一个极奇妙的产销制度。每一个图腾部落都保证出产某一种食物。至于,那些非可食性图腾(如凶残的野兽,雨,风等)的部落则是藉其图腾来控制自然力量或减低其可能的伤害力。每一个部落的存在似乎都对其他部落具有利益作用。因此,每一个部落都禁止或甚少食用其图腾动物,如此,造成了将与其他部落交换食物的机会。”

在《图腾与禁忌》中,弗洛伊德对弗雷泽的批判是简单明了的:“弗雷泽开始相信禁止食用自己的图腾使人们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现象:即要求生产更多的可食性图腾来迎合其他部落的需要。”

当文化人类学家弗雷泽又试图解释一个民族放弃自己的图腾而供给他族食用这种转变时,曾论述:禁食图腾的禁制并不是出于宗教的观点,可能是原始民族们长期观察动物食物的习惯而来。他们发现动物很少食用同类的肉,因此,使他们相信食用自己的图腾将破坏对其认同作用,同时也将减低对其有控制的能力。

弗洛伊德对此的批判更简单:这无法解释同图腾内相互结婚制度为什么会演变为外婚制度,即无法解释同图腾内的婚姻禁忌、性关系禁忌。

九,弗洛伊德认为,正是儿子联合起来杀父食父,不仅造成了随后的对父亲的象征──图腾物的禁杀禁食,同时,也造成了外婚制。

因为,父亲消失后,必然要演变为兄弟之间的继续争夺和厮杀,为了避免同归于尽,只有放弃厮杀的缘由,那就是放弃本群体内的所有妇女,对内形成婚姻禁忌、性关系禁忌,就自然诞生了对外寻求婚姻和性关系的外婚制。

为了捍卫这个透彻的观点,弗洛伊德还反驳了乱伦禁忌来源于对近亲婚姻的不良结果的意识。他说:

“另外还有一种广泛的被利用来解释法律禁止乱伦的说法则是,认为初民们在注意到亲族结构所产生的不良结果后,才开始习惯于此种禁制。此种说法亦引起许多反对意见。因为,在人们能够经由动物亲族交配来观察出其结果之前,乱伦禁制早已存在。甚至,即使在现在,近亲结婚的害处犹未能肯定地在人类身上获得证实。更进一步说,从我们对野蛮民族的了解里,我们实在无法想像他们能够在极早时期即能为了后代的健康而缜密地考虑这些问题。事实上,那些问题在目前的社会里仍然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也因此,像上述基于健康和公共卫生为理由的解释,似乎有些荒谬。

“还有一点,即基于健康理由而禁止近亲结婚的理论似乎无法充分解释我们目前社会对乱伦行为的痛恶。因为,就如同我在前面所曾经提到过的,在相似的年代里,初民们对乱伦的厌恶感觉甚至远超过文明的人们。”

弗洛伊德还指出: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图腾早于外婚制。他试图说明图腾不是外婚制的象征符号,图腾是先于外婚制而产生的。

十,弗洛伊德总的结论是:“我可以肯定地说,宗教、道德、社会和艺术之起源都系于俄狄普斯症结上。这正和精神分析的研究中认为相同的此症结构成了心理症之核心不谋而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