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探究弗洛伊德的理论,我们就会发现,他的这一“图腾与神是父亲的象征”的宗教起源论有着特别深刻之处。
一,图腾,totem,本身来自印地安语,其意义是“他的亲族”。
人类历史中令人不得不惊叹的是,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过图腾崇拜。
有的存在于传说、神话或历史记载中,有的至今还留下这样或那样的遗迹,如澳大利亚等很多地方还存在着可以进行充分考察的图腾现象。
被当做图腾加以崇拜的,主要是动物,其次还有植物、自然物、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电、日、月、星辰等。
当然,被崇拜的物都是类,比如虎类,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的虎。
不同民族的图腾崇拜中又都有一个基本的含义,即认为图腾物与本氏族之间有着亲属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
图腾物被当做祖先,被视为氏族部落的保护神,也成为氏族部落的象征与标志。
对图腾物──主要是动物──又有着图腾禁忌,即不同程度的禁杀、禁食、禁触摸等等。
同时的一个禁忌是,任何以同一图腾为标志的人群之内(氏族或者部落),禁止婚姻,禁止性交。
此外,对图腾又有着明显的崇拜,信仰它的神力,对图腾物(如图腾柱、绘有图腾的灵物)举行祭仪。
在对图腾这些一般性的考察中,我们都能以一种触动人心体验的方式感受到弗洛伊德分析的真理所在。
在许多图腾崇拜中,人们对图腾物的敬畏,对其在血缘上的认同,奉之为祖先,求它保护,都让人深刻地想到现代人在崇拜宗教时对神的相似态度。
是儿子对父亲态度的一个夸大。
图腾崇拜的人们往往会在一个庄严的仪式中,破平时禁杀、禁食图腾物的禁忌,宰杀图腾物,每人少许分食,使得自己和祖先在血缘上加强联系,获得保佑;而后,则是狂欢般的庆典。
在这种进餐仪式上,真是非常野蛮地、非常象征地、非常壮烈地描绘了一幅俄狄普斯情结的图画。
弗洛伊德对图腾崇拜、图腾现象的独特解释,让我们感到其中有着一种有血有肉的、触及人类深刻情欲和情感的逻辑。当然,俄狄普斯情结在图腾崇拜中的表现非常之曲折、艺术,有如一个完美的神话。
平时禁杀图腾物,禁食图腾物,是对弑父情结的压抑,是对父亲的敬畏,是对弑父情结的忏悔,是对弑父罪恶感的批判,是对父亲神圣地位的一种记忆。
然而,在一个巨大的仪式中宰杀图腾,又暴露、释放、实现了弑父的情结。
宰杀图腾并分而食之,是承认了自己和父亲的血缘关系。
分食以后常常还要哀悼,是对父亲的纪念,是对弑父行为的忏悔。
在现代的许多葬礼中,人们最痛切的哀悼可能并不一定来自于爱,也许来自各种由于对亲人照顾不周的忏悔。
最大的忏悔,莫过于俄狄普斯情结中的弑父情绪。
哀悼之后是庆典,甚至可能狂欢。这真是一个非常艺术的方法,以完全梦化的思维,解决了最难解决的内心矛盾冲突。
二,弗洛伊德还曾经这样论述道:“在达尔文所指最原始的游牧部落里并没看到图腾观的痕迹。所有我们所发现的,只不过是一个充满暴力和嫉妒的父亲将所有女性都拥为己有,然后,驱逐他已长大的儿子们。此种最早期的社会形态从未曾被视为观察研究的对象。事实上,我们偶然所发现到的真正最原始的结构是一种包含有若干男性群体的组织;这些群体内的成员最具有同等的权利,同时,亦受图腾制度的禁制管制。其中包括他们得自母系传递下来的图腾标记。”
由此,我们想到了人类历史,想到了人类历史上是否真正有过一个嫉妒成性的父亲独占群体的所有女性并将长大成年的儿子驱逐出去的社会阶段?这一阶段又如何转化为一个群体中具有平等地位的若干男性?
在动物中,比如非洲的狮子群,我们看到一个雄狮独占一群母狮,并在雄性幼狮长大之后,逐一将它们驱逐出去。
弗洛伊德的分析启发我们追寻人类最早的社会结构。
三,正像弗洛伊德指出的那样,图腾的两个禁忌制度,即禁杀禁食图腾动物与同一图腾内禁止婚姻性交,恰恰与俄狄普斯情结相对应。
禁杀禁食图腾动物是对弑父情结的忏悔。
图腾内禁婚、禁止性交是对恋母、娶母情结的忏悔。
这些不能说是偶然的相合,牵强附会的解释。
四,对于远古就有的图腾崇拜何以能够传递到后来的神崇拜,弗洛伊德也做了必要的理论说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