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自我寻找——记5月26日音乐剧《德米安》上海场演出

标签:
上海演出音乐剧娱乐德米安 |
分类: 呓语 |
这部剧是黑塞三部曲的第二部,之前我看过纳歌,感觉在目前的zgyyj市场中着实算是一个另类,这次《德米安》因为有毛老师出演,所以一开始肯定还是会想多刷的,毕竟这也算是他今年正式的第一部新剧了,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很可惜错失掉了之前的三场,看的时候就已经是别克中的小末了。同时因为为了早鸟礼的关系,也额外凑了一场恩冉的女卡,所以就在一天时间里打卡了两场。为了去看这部剧我真的是做了很多准备,原著看了两遍,看了无数的解读,甚至是歌都提前听了一遍,但是我不得不说这是我看过最难懂的音乐剧。
我觉得《德米安》的问题还是在于原著既哲学意味浓厚又晦涩难懂,而导演在改编的过程中其实是夹带了很多私货,做了大量的删改,包括去掉了很多关键人物(尤其是贝雅特丽齐一笔带过了),结尾也是改了很多,这让本就难懂的文本更让人费解了。其实我能get到这个故事想表达的,无非是讲一个少年成长的故事,但是真的没有必要这么复杂。这部剧讲的是出生在光明世界的辛克莱遇到了克罗默,把他带入了黑暗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他遇到了德米安及形形色色的人,他不断的寻找着自我,直至最后德米安远离,他终于找到了他真正的面孔。与原著不同,音乐剧采用的是倒叙的手法,一开场即是辛克莱在战场,而且很有可能是已经死了,后面都是他的记忆的闪回。剧中只保留了克罗默、皮斯特琉斯和夏娃夫人的三段情节,在我看来夏娃夫人这一段也被删减了,以梦之独白三段式的方式,其实从头到尾都是辛克莱一个人的自我探索,结合原著诞生的时间,我觉得作者更想表达的是一战之后社会思潮的混乱,人们迷失了自我价值和信仰,重新去建构社会精神体系的过程。而音乐剧可能更偏重于少年的自我成长这一主题,同时开头结尾都以战争场面为主体,加重了反战的思想。但是本质上它是没有太多故事情节的,再加上台词过于文艺拗口,真的是非常难理解。同时原著带有很浓厚的宗教气质,从该隐亚伯到上帝,这对无神论的国人来说就更是增加了理解的难度了,而且音乐剧中其实把德米安这个人物更加虚像化了,也就是德米安身份出现的场合并不多,演员更多的是在扮演克罗默等其他三个角色,不过德米安其实也与其他人物是一个性质的,即辛克莱的幻像。可能演员都不能完全体会到每一个细节所要表达的意象,更多的还是把角色和自我相同投射的情感表达出来,这也导致了不同的卡司不同的组合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
音乐的部分,因为提前听了歌曲,所以对剧中的歌还是很熟悉的,我觉得主体还是偏流行的,同时很有古典乐的气质,虽然剧中并没有真实展示弹钢琴的地方,但是钢琴也是一个重要的道具。有几首歌好的非常突出,比如《复梦》《面孔的主人》《向生而死》《阿布拉克萨斯》,后两首歌其实是一个主调,《获许的神》作为返场歌之一,在我看来稍有些怪异。另外我特别喜欢的其实是《镇魂曲》,这首歌宗教意味十分浓厚,甚至是有点哥特摇滚的气质,大弦乐的感觉非常有恢弘的气势。
舞美的部分,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点,背景是散乱的桌椅堆积而成,中间会有一些缝隙布置上灯,就像黑夜中的光,整体设计还是很有废墟的感觉,包括那架钢琴周围枯萎的花。有很多特别的小道具,比如金苹果和银苹果,塞满玫瑰花串的背包,刀子与白玫瑰捆在一起,可以写上字母的黑板,提灯等等。灯光也很美,尤其是演员谢幕的那一段。
演员的部分,因为看了两场,所以分开来说。午场先看了恩冉,其实在我看来女卡多少有点奇怪,毕竟书中的两个主人公都是很明确的男性。我只是纯粹有点好奇,毕竟她们严格说来还是反串,这一遍更多的还是让我梳理了一下剧情。余思冉的辛克莱会非常弱,她对德米安有很强的依赖性。崔恩尔则真的是很强大,不同角色的区分会非常明显,而且她的唱也好的突出。
晚场我看了昊猫,因为有了午场的铺垫,我反而能get到昊猫两人不同的设计点。相对来说徐昊的德米安没有那么强的主导性,他只是在间或的引导辛克莱,感觉今天徐昊尤其在扮演皮斯特琉斯的时候区分会非常明显,而且全程的唱也蛮稳的。中间他与毛老师在一段需要共同念白的台词时,两人合的真的是不能再默契了。毛老师的辛克莱可能真的是很不一样的辛克莱,他从一开始就是有自我意识的,只是需要他慢慢的去发现。他在光明世界中是天真的,但是后面也会有很强势的一面。从战场上开始毛老师的演绎就很真实,到两个世界及梦之独白时,那种负罪感的眼泪,他的质疑是非常强烈的。他在扮演该隐与互相切换辛克莱及克罗默的时候会有明显不同的处理,尤其是辛克莱及克罗默来回切换,白切黑一贯是毛老师擅长的,这段看的非常爽。他与皮斯特琉斯的关系因为音乐剧的设定不一样,变成了他引导皮斯特琉斯去寻找自我的道路,实际上也是辛克莱自我的找寻。同时因为毛老师的台词功底非常强大,所以三段梦之独白都太好了,我尤其喜欢他把自己想象成那匹被德米安抚摸的马那段,血腥和残忍,悲剧色彩很浓,整个处理都非常完美。《复梦》这首歌中也是经过首演的历练,现在已经可以一口气将吟唱续完,今天在《向生而死》中把吊灯扔的有点远,而终曲之时我也特别喜欢他抚摸钢琴的那一个动作,非常有戏剧张力。到了故事的结尾,因为我没有带望远镜,所以看不清毛老师脸上的泪痕,但是他的眼睛是那样的明亮,都闪着泪光。到了《镇魂曲》的最后,“新的世界”的高音可以说是响彻了整个剧场,这是辛克莱的呐喊,他终于找到了自我,又何尝不是毛老师的呐喊。其实我觉得辛克莱这个角色还是非常适配毛老师的,这些年毛老师又何尝不是在找寻真实的自己,在成为更好的自己,从一个天真的学生,去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在发现真实的自己、真实的内心,走向新的光明,成为更好的自己,他就是天选的辛克莱,他在我心里也是无可取代的辛克莱。我感觉我看了毛老师的演绎之后,都没有了看其他人的兴趣。演出结束之后也是硬去蹲了sd,虽然今天非常热,但是毛老师也是难得的d了很久,回答了很多观众的问题。今天的拍照道具也很有趣,一是之前我很喜欢的缺德表情包,他们做成了展板给毛老师拍,毛老师拿到的一瞬间笑的真的是特别无语。另一个则是学士帽,也是前几天毛老师终于完成了毕业答辩,也是要祝他毕业快乐,从此以后真的是要成为一个坚强勇敢的大人了。
到目前来说我已经不去对这部剧做过多的解读了,因为很多意象、细节都很难懂,但是它的文本中确实有一些台词是让我印象深刻的,比如“即使渺小如我,也曾拥有过翅膀”“黑暗中一直幼鸟在浴火重生,他不该随命运去沉沦,若要诞生为人,请奋力去抗争”,总会让我把他与毛老师本人联想到一起,而生出无限感慨。我只能说不知道随着我复刷的遍数不断增加,以及之后我会用望远镜盯毛老师,也许能发现更多的细节处理。但本质上这部剧我还是有点接受无能的,它实在是文艺的已经超出我能接受的范围了,最后真的只是纯纯被人质绑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