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知礼衣锦还乡三条路改名一条至今仍用

标签:
杂谈教育历史图片文化 |
分类: 家庭 |
衢城街名春秋
2022年8月28日,江山籍人、毕业于浙江大学、曾在衢州二中、大洲中学相继任教的祝佩森先生找到作者,说他家谱中一幅绘于明代“祝氏信安阳宅”示意图将今“坊门街”标为“南街”(见下图),大家看了都说是错的,“南街”就是在今天这个位置即道前街东。请求我替他论证一下,好向质疑者一个正确的解释。我回答说:“你家谱中的示意图没有错”。接着告诉他,在我的著作《衢州故城史话》、《衢州市姓氏志》中对此都有明确的解读。但祝先生读后写了几稿也没有表述清楚,再三请求为之代拟一稿,日后好辑录家谱中。他的固执和真诚感动了斯君,遂而为之。 

全文如下:
据海南出版社2021年版《衢州市姓氏志》“江姓”记载:“衢州城区南街(即今坊门街)江氏
始迁祖江世源(约508---),南梁护国将军,武帝太清二年(548)仕信安,遂从山阴徙居于斯。”,此书作者张水绿先生在这条信息中清楚地告诉读者,衢州古城区历史上的“南街”即是今天的坊门街。为此,我专门走访了张水绿先生。张先生告诉我说:现在所称的“南街”全称“南市街”,始称于清·康熙九年(1670)。其“市”系清代衢州城三大商市之一,因顺治八年(1661)金衢严道道台衙门设西端,渐繁华形成墟市。清代邑人口头上都称“南市街”,到了民国以降,道台撤销,人们渐渐地简称“南街”,同时也出现在官方的文书上。“南市街”西起坊门街口,东达十字街,与新桥街接壤,今长408米。唐、宋、元、明时,从东门始至今美俗坊与上营街交处统称“中长街”,自顺治八年始经数次又被分割成数条路名,截止辛亥革命胜利,又统一命名为中山路,数年后恢复美俗坊、道前、南街、新桥街、东门街五路名; 

坊门街 古名中直街。唐·大中十四年(860)三月,浙东人裘甫起义分兵攻打衢州,信安县治从沙埠开元寺移入城内,设今杨家巷前即原老公安局处,后人称其地“上马石”,即县太爷上马处。中直街遂改名称南街,意即县衙通南门之路;县衙西侧之路称县西街。宋大臣 慎知礼衣锦还乡,又将街之南段(北起小西门路口,向南折西原变压器厂处)称衣锦坊(寓衣锦还乡长之意);北段东侧建华丰楼,又称华丰街;中段(中河沿口至蛟池街口),因许多石匠在此作石牌坊,明时又称坊门街。时空跨越近七百余年,到了1992年,市地名办公室制作市区门牌,才将北起天宁寺前,南达大南门路段统一称“坊门街”。

作者系浙江衢州市原方志、地名办公室主任兼主编,浙江省社会科学专家——张水绿。主要作品志书类:第一、二代《衢州市地名志》、《衢州市姓氏地名集成》、《衢州市姓氏志》第一、二代《衢州市地图册》;文史类:《衢州故城史话》、《烂柯山》、《史海钩沉》、《衢州掌故》、《历代帝王及职官释疑》与部分族谱:文学作品类:《生命一团火》、《秋天里的辉煌》(散文)、诗词《心曲流韵》一、二、三部,等等;论文30余篇。
宋史 卷二百七十七 列传第三十六
慎知礼传,衢州信安人(现为黄坛口乡庄底自然村)。父温其,有词学,仕钱俶,终元帅府判官。知礼幼好学,年十八,献书干俶,署校书郎。未几,命为掌书记。咸平初卒,年七十一。子从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