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九华山“山名成因考记”

(2022-09-02 08:47:57)
标签:

历史

图片

文化

杂谈

分类: 社会

九华山轶闻

______ 辑自《信安郡记》“卷九·山川潭影遗事·九华山”

现散落于衢州各文史资料中“衢州九华山”一名之成因,系作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编纂第一代《衢州市地名志》时查阅大量资料所获得。在此之前,信安地域没有文献作过记载。

衢州九华山山名成因考

衢州九华山,系安徽池州青阳县境内九华山的沿袭名。青阳县境内九华山,原名陵阳山,山以县称;陵阳县,即青阳县的前身;陵阳者,镇名,镇处山之南,古人以“山南水北为之阳”作地名命名的定律,故,遂成“陵阳”一词。到了南北朝·梁,改陵阳山帻山(全称帢帻山),其因则源于陵阳县的首任县令——窦子明与四明山(实是临海巾子山)修道的弟弟窦子安一则修道炼丹的掌故促成(后述)说明此时,由山所折射出的还是道家文化。梁·天监随降,佛教慢慢渗入,道家恐失宝地,以道家最高数——奇数九,改帻山一名为九子山。对外宣称其山山峦奇秀,高出云表,峰峦异状,其数为九曰”。唐·天宝年间,诗仙李白应好友青阳县令韦仲堪之邀,游九子山时,遥望其山如九朵盛开的莲花,便写下了“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诗句,韦仲堪便将九子山更名为九华山

唐朝末年,有安徽九华山寺僧来衢城西北的大猴岭传佛,行至山麓,闻古刹钟声半空回荡,不禁欣然感叹:“此九华之圣地也”,遂改大猴岭九华山

衢州九华山“九峰”考   

打开衢州历代地方志,没有发现一部在记载“九华山”时明确提及“九峰”。作者在编纂第一代、第二代《衢州市地名志》时,三次携带五万分之一的军用地图登上海拔高1091米的九华山主峰岙头,见青洞峰(亦名大靠山,大考山)、凉爽峰梧桐峰百丹峰(亦名百丹坪)、蛟池峰(亦名蛟池坞)、杨花峰(亦名杨花尖)、梓峰天台峰(亦名天台山)、猴峰历历在目,其姿态有的似“莲花”、有的若“芙蓉”。清人如是描述:“连天白霭三春雪”、“一橡高卧碧芙蓉”。

古人为什么没有将诸峰纳入九华山?我想,可能原因多种。一、寺庙座落在主峰之北的凹陷地带,缺乏地理实体的总体观念;二、当年的编志者都是一些官人,所有资料源于乡、里上报,自己不会去爬山涉水赴实地考察。就是现在编地方志的一些挂名的主编或副主编、编辑人员也不愿做艰苦的调查研究,从而直接影响了志书的质量,错误百出,何况交通不便的古代,此现象屡见不鲜。

隋,山中建有万竹庵,唐初改名梵竺庵,后改建灵鹫庵、又有中华庵心定庵、锦泉庵大成殿鲁班殿。今除灵鹫庵外,诸庵早圮,唯大成殿修复一新,晨钟暮鼓,响彻云外。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五月初一,从山脚通向寺庙的石级路铺筑进行开工奠基仪式(作者于1992年10月上九华山时发现古道半腰东侧摩崖石刻之记载)。

民国初,英国、加拿大耶稣教在九华山造房、建别墅,每夏上山避暑;二十三年(1934),红军曾深入境内活动;二十六年八月,在汤恩伯陪同下,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家司徒雷登登上九华山,由觉定郑双全)接待。

九华山峰回路转,林木蓊蔚。清观察使程国玺在《九华山游记》中描述道:“……竹径幽深,鸟语虫鸣,与泉声相答,步步引人入胜”。光绪三十一年(1905),英国传教士们在山中建“内地会避署山庄”、“真神会避署山庄”。华丽精致的园林建筑给名山增添了无限秀色,被时人称为“第二莫干山”。2002年4月,经浙江省林业厅批准建立“九华乡大荫山黑廘自然保护区”,规划面积24平方公里。

1985年10月26日,市委书记陈文韶应作者之约,为《衢州地名报》撰写《游衢州九华山》诗稿一篇,刊载第七期:

九华圣景雾千重,天连峻岭一体中。云烟竟渡翻作浪,奇石乘风跃玉龙。

古柏峥嵘掩佛像,银杏婆娑伴晚钟。归鸟轻歌谁解语?百涧和韵兴亦浓。

远眺三衢阡陌秀,近看岭上杜鹃红。有道仙家多福地,雨洗群山更娇容。

暮鼓声声催归客,游人笑语意未穷。圣母哭诉几遭劫,人民巧手夺天工。



作者系浙江衢州市原方志、地名办公室主任兼主编,浙江省社会科学专家——张水绿。主要作品志书类:第一、二代《衢州市地名志》、《衢州市姓氏地名集成》、《衢州市姓氏志》第一、二代《衢州市地图册》;文史类:《衢州故城史话》、《烂柯山》、《史海钩沉》、《衢州掌故》、《历代帝王及职官释疑》与部分族谱:文学作品类:《生命一团火》、《秋天里的辉煌》(散文)、诗词《心曲流韵》一、二、三部,等等;论文30余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