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楼下喊3号楼下来核酸,我急忙忙的拿着雨伞下楼了,排好队左哼哼右哼哼,看着前面的人一个个快速移动,快轮到我时老婆问我手机带了没,这时才想起来的手机忘记带了。于是急忙忙地返回楼上拿手机,现在干什么都要用到手机,尤其是外出,一机在手,得心应手,一机不在,寸步难行。由原来的随申办到现在的随申码,一开始不知难倒多少老年人或不会用智能手机的人,还好现在开发出来喵喵机,身份证一放上面五秒钟就行了,这给老人们提供了不少方便。
但也给他们偷懒创造了机会,本来没有办法必须要学,现在有很多老年人还是乐意学习的,一方面是学习使用智能手机,可动动脑子,防止老年痴呆。另一方面是学会了可以提升自己,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比如什么支付宝、微信、网上购物以及外出时乘坐公共交通,都可以向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同龄伙伴炫耀一下。
我的观点是老年人自己不想学而不是学不会,只要自己喜欢就可以的,比如我的岳父母已八十多岁了,但我看得出来他们是乐意学的,自从我妻子教他们开通微信、支付宝外,他们现在外出和年轻人没什么区别,随身携带一部手机就可,现金都不用带了,家中什么东西没了也会网上支付购物,还能和商家讨价还价,不满意时还会退货,完全都不需要我们操心的。
现在有数字人民币出来了,老丈人又去申请一个账号,大有什么流行就追赶什么的趋势。所以说年龄不是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借口,有的人担心工资卡里面的钱弄没有了。这也是有其原因的,有人受人欺骗而使自己上当的人也是有的。关键是不要贪心、爱占小便宜,天上不会掉馅饼,也没有免费的午餐。
核酸一下子做完了,可我就像是个木讷的机器人别无选择,每天楼下一叫,我们就往楼下冲,等着医生用棉签在我张开的嘴巴里掏几下,然后立刻返回到楼上,不准出门,足不出户,如此而已。在家里这种有限的空间里一天天,一夜夜,每时每刻,甚至每秒都重复着一样的动作。异地的老乡问我这样的生活有意思吗,我能说什么呢,如果大家都想随心所欲,不配合的话,那疫情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我只能说这种生活我已经习惯了,哪一天不做核酸了我才不适应。你们呢?什么感受?
我们小区已二十多天没有阳性病例了,却还是天天核酸抗原,还好这几天蔬菜水果的价格已不再贵的那么离谱了,政府还发了很多的物资,我们还能撑几天。但政府发得多了我却反而感到心中无底,发这么多是不是离解封还早呢?可让你出去你又能干嘛呢,两旁商铺都是铁皮或铁丝网封锁的,你能看到的只有寂静空荡荡的马路,和送快递的人。五月二十二号开始了部分公交的出行,可这和我有什么相关呢?和所有关在小区里面的人,又有什么影响呢?今天早上看了新闻才了解到原来现在恢复运营的公共交通是为了那些急于离开上海的人们提供的,看着抖音上传的成千上万拉着大大小小沉甸甸的行李,步行几个小时甚至几天才能赶到车站或机场的人们,可想而知没有地铁没有公共汽车人们想要离开魔都有多难。
我现在也不指望什么时候能解封了,我倒是希望一直关着,关到全部清零了。否则一旦发现一例又要关上14天,今天早上新闻说嘉定确诊一例,全小区都被关了,然后又是天天核酸……
上海近来抗疫发明创造了很多新词汇,我大概罗列了一下。
网格化,阶梯式,拨点攻坚,转运收治,大仗硬仗,常态化核酸检测,数字哨兵,咬紧牙关,扫街扫楼敲门,连点成片,铜墙铁壁,自律意识,闭环措施,动态清零,四应四尽,足不出户,社会面,切块化,白名单,压荐推进,黄码,静默期,军令状,总攻,大上海保卫战,攻坚战,阻击战,三区划分,差异化,核酸码。
至于后面还会有什么口号或新词汇,不知道,我们翘首以待。
真希望哪位能指出一条既能复工复产又能控制住疫情的路,而且这路要走得很稳,但愿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实现,不要再像现在这样天天躺在家里,无法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真有一种光吃不做贡献的感觉啊!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了,明天继续做抗原或核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