枊永因《千秋岁》《西江月》给皇上的《醉蓬莱》而断送了前程
标签:
历史图片杂谈 |
分类: 历史 |
于是柳永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写下了《千秋岁》一阕云:
泰阶平了。又见三台耀。烽火静,槐枪扫。朝堂耆硕辅,樽俎英雄表。福无艾,山河带砺人难老。
渭水当年钓。晚应飞熊兆。同一吕,今偏早T。乌纱头未白,笑把金樽倒。人争羡,二十四遍中书考。这首寿词其实写得也非常妙,“渭水当年钓”,用了吕望(姜太公)的典故,说吕夷简和吕望一样,都姓吕,又都是宰相。但“太公八十才逢文王”,吕夷简的岁数远比吕望要小得多,此后的前程富贵更加不可限量。然而,这首词写完后,大概柳永觉得不少谀词并非是发于肺腑的真话,心下有些憋闷,就又写下了《西江月》一调云:
腹内胎生异锦,笔端舌喷长江。纵教匹绢字难偿,不屑与人称量。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风流才子占词场,真是白衣卿相。
牢骚发了就发了,这也是人之常情。但这柳永也太不仔细,竟粗心大意地将这两首词一并卷了送给了吕夷简。这吕夷简先看了寿词,倒也十分欢喜。但看了第二首词后,不禁勃然大怒。其中“纵教匹绢字难偿,不屑与人称量”有嫌宰相送的“稿费”太少之意,吕夷简倒还没有太计较,而“我不求人富贵,人须求我文章”一句,则分明是恃才傲物,不把这位朝中一品放在眼里了。
吕宰相怀恨于心,找了个机会在宋仁宗面前告了柳永的“黑状”,罢了柳永的官职,从此柳永就重归青楼妓馆中“安身立命”了,这才有了柳永死后由众妓集资为其下葬的风流佳话。
《三言》的故事中有一定虚构的成分。不过,柳永最终的官职只是个从六品的“屯田员外郎”,可谓薄宦终生。与柳永同时代的王辟之,在他的《渑水燕谈录》中记载了这样一则轶事,应该是比较真实可信的:
这一年,钦天监汇报,天上看到了老人星。现在我们知道,老人星亮度很高,南半球是经常可见的,但北半球中纬度却非常罕见,只有在宋朝的腔调
某些时候,偶尔从南面天空地平线附近看到它。古人认为它是“南极仙翁”的代表,出现是预示着天下太平、国泰民安。
仁宗知道后,心中大悦。柳永也“见机行事”,写了一首祝词呈上,名为《醉蓬莱》:
渐亭皋叶下,陇首云飞,素秋新霁。华阙中天,锁葱葱佳气。嫩菊黄深,拒霜红浅,近宝阶香砌。玉宇无尘,金茎有露,碧天如水。
正值升平,万几多暇,夜色澄鲜,漏声迢递。南极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际宸游,凤辇何处,度管弦清脆。太液波翻,披香帘卷,月明风细。
从辞章艺术上看,柳永这首词写得华彩生动,情景交融,用意也是颂祝皇帝万寿,海内升平之意。但是,柳永对宫廷应制诗的做法不熟悉,其中屡有冲犯之处,惹得宋仁宗佛然不悦。话说宋仁宗一打眼看到这个“渐”字,就脸色阴沉,为何?因为“大渐”一词,在古代专用于皇帝病危,柳永写祝词,上来却先用了这么一个字,也难怪皇帝心里犯堵。
再往下看,又有“宸游凤辇何处”的字样,和仁宗给其父宋真宗所写的挽词中的字句暗合,此时仁宗脸色已是“惨然”,等看到“太液波翻”一词,仁宗再也按捺不住,说道:“为何不写‘波澄'!”说罢,将柳永的词丢在地上,从此柳永在皇帝心中的印象极其糟糕,更谈不上晋升了。

(感谢百度图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