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渴望的十个数码产品(上)
(2013-05-07 07:46:18)
标签:
it |
分类: 电脑硬件 |
我最渴望的十个数码产品
微软的surface已经开卖,谷歌的大屏智能机已经开始风靡,而苹果似乎也打算反击,在6月召开的发布会,似乎蕴含着反击的动作。但对于苹果,我失望多于希望。我在过去五年内,做过不下十次预测的文章,虽然和其他果粉一样,总能猜中十之八九,但却越来越提不起兴趣。我们可以预测苹果的成功,却总也预测不了他的失败。
安卓的大屏机已经遍布5-7寸的各个尺寸,分辨率最高达到蓝光级画质,国内一二线手机自不必说,连山寨手机的配置都远远超过了iPhone。现在,苹果正在被人们抛弃,这又能怨谁呢?为什么我们渴望的产品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呢?
我把我最渴望的产品罗列于此,但愿有心的IT大佬们,早点实现我十个最为渴望的产品:
一 视网膜彩屏电子书
看过了iPhone4的视网膜屏,和iPad3和iPad4类视网膜屏,不禁让我惊叹。女儿一直喜欢玩iPad上的益智游戏、看儿童读物,但最近体检才发现,女儿已经看不清视力表上倒数第三排的“E”了。我和她的妈妈不得不禁止她平时看iPad,只允许她在每周周末的时候,玩一个小时。
同时,我也纳了闷:为啥从平板到手机再到笔记本,屏幕都视网膜了,而电子书的电子墨水技术还停留在黑白屏,低分辨率呢?为什么电子墨水就不能在彩屏和视网膜分辨率上有所作为呢?我真是对所有的电子书产品都失望了——从国外的kindle到国内的汉王和bambook。所以,我最渴望的两款电子书产品是:
1 彩色大屏视网膜电子书。
2 小屏视网膜电子书。分辨率1280*720以上,7寸屏,彩色屏幕,支持触屏操作。
二 平价超薄长待机变形本
iPad3的十个小时续航,视网膜分辨率,和超薄超轻的设计,一直令笔者爱不释手。即便是Surface上市,我仍没法理解,一款比iPad重两倍、分辨率远不及iPad4、重量和厚度都两倍于iPad,待机时间仅为前者一半的Surface pro 凭什么要卖七八千,足足超过iPad的两倍,这还有天理么?
我也纳闷,凭什么Windows8的变形本无论在重量、分辨率、厚度和续航时间远不及iPad的情形下,竟然厚颜卖出1万多的高价?从华硕宏基到索尼和戴尔,无不将变形本价格抬高。反观之,Surfacepro反倒是变形本里性价比最高的一款,性价比根本与iPad3和4不是一个量级。
我需要的变形本的配置与价格是:分辨率1920*1080以上,CUP i5-i7,待机时间八小时以上,屏幕十一寸左右,支持手写,价格小于同期两个最新版iPad的价格。凭什么买一个变形本,比笔记本+平板的价格还高?
三 大屏、平价iPhone
低价iPhone大家已经喊了很多年,但苹果对此似乎并不感兴趣,乔布斯和库克有着自己的产品更新周期和定价准则,便宜手机不是人家的战略。再说,三星和HTC的旗舰级都当仁不让不让,维持了高价位,苹果又怎能自掉身价呢?其实,想买便宜iPhone,只要委屈下自己,买四代就OK了!屏幕参数的差距并不大。
大屏手机,的确是苹果的软肋。
iPhone没有推出大屏版的主要原因有:1
大屏不方便触控,手指不宜够到屏幕顶部,造成视觉浪费
但iPhone正在逐步失去市场份额,苹果无法阻止大屏和平价手机的趋势。笔者认为,出于降低成本和降低App开发成本的需要,苹果低价大屏机的配置应为:1136*640,使用ipad3和4代的264像素/英寸屏幕,屏幕尺寸为4.94(5寸),苹果为此要增加类似Android的日历、天气等插件系统,低价iPhone可以直接使用iPhone5的应用。
四 谷歌眼镜的山寨品——数码眼镜腿儿。
谷歌眼镜拉开了便携数码产品的序幕,它的影响或许和苹果第一代iPhone一样,影响整个IT业,成为一代极客追求的极品装备,或许也会成为下一代007和碟中谍电影中最炫目的间谍设备。它昂贵,全能,迷你,让众人痴迷;它无时无刻地使用,无时无刻地偷拍,让它成为最具话题的数码产品。记者、明星、主持人、极客们狂热地追捧,各地的腐败官员们又会特别惧怕它。谷歌眼镜引发的争论也许无休无止。
谷歌眼镜在中国的山寨品也将层出不穷,当然实现投射到视网膜的难度,对于国内的仿冒者难度稍稍有点大,但把一个普通的眼镜腿儿,改装成集“摄像”“录音”“拍摄”“Mp3”于一体的数码眼镜腿儿,就不是什么难事儿了。可偷拍,偷录,还有摄影,可以听Mp3,甚至打电话的装备,不再不担心耳机线被挤断,不在担心蓝牙耳机没有电。
这样一个数码眼镜腿得多少钱?五百?还是一千?如果有,笔者已经先买了一个尝尝鲜。
五 大光圈,多组定焦镜头,专业拍照手机
诺基亚的404,四千万像素,可以抵得上尼康佳能顶级的专业相机拍出来的照片了。但手机拍照有两个绕不过去的坎儿:一个是镜头的进光量,第二是镜头的成像质量。而专业相机凭借大光圈镜头,甚至定焦头,在手机淘汰卡片机的时代,还是守住了专业单反的一片空间。
其实,手机超越单反的方案并非没有,解决方案就是在手机上设计多组定焦镜头,譬如设计三组定焦镜头,分别是中长定焦,广角和标准镜头,每组镜头要有3-5个,通过镜头的数量增加了进光量。每张照片都是经过三个以上定焦镜头合成,进光量和成像质量都能有所保证,如果再配合智能手机特有的HDR叠加技术,成像质量将会赶上甚至超越专业的单反镜头。
这样的相机就算每台额外增加2000元,也会有数码爱好者趋之若鹜的,当然,也算笔者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