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电信网吧提案建议管理部门it |
分类: 网络游戏 |
最雷人的提案
早上坐地铁时看到一位装束整齐政协代表,公司里,两名编辑也因为两会堵车迟到了一个小时,身在北京的人们很容易感受两会召开带来的变化;而在网上,两会的提案成了焦点。
前天围脖里张晓梅的一条提案特别火,转发达到了快2000次。内容是:“实行家务劳动工资化,切实保障女性权益,在于争取得到家务劳动所应该得到的工资,从而使人们承认家务劳动的价值,让女性摆脱对男性的过重依赖。”
我突然感觉,职业女性开始有了职业女人的思维。我回了两条。1、就此打住,别引申到床上
这不算最雷人的提案。最累人的是陶然居饮食集团董事长严琦的提案,她建议政府“必须采取强硬措施,强制关闭社会网吧”,关闭社会网吧后的公办网吧,要不以营利为目的,绝对禁止未成年人进入,安装不良信息过滤器以杜绝浏览黄色网站、暴力网站;在规定的时限内营业。
网吧的病根儿在哪儿?
笔者虽然接触网络时间不短,有十年历史,但在网络行业工作却只有4年,之前我开了几年网吧。作为一个曾经的网吧从业者,看到很多评论,我也一直有自己的观点。我从之前的文章中,摘选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
一
1
2
3网吧管理的怪现状:管理部门用罚款代替管理;网吧用罚款对付管理;没有罚款事情,就没人去管理。久而久之,罚款的和被罚的,形成了一个稳定和蓬勃发展的生态链。生态链上端,是默契的网吧和管理者;而这个生态链的最底层,却是一个个被耽误的孩子,和一个个焦急的父母。
二
网吧十多年历史,哪位文化局长、哪位公安局局长因为网吧问题辞职、罢免、引咎辞职?为什么?答案是多头管理!网吧、网游和网游商,对应的是零售商、产品和生产商。而这三个环节都存在多头管理现象。网吧主管部门除了文化局、公安局还有消防,仅在管理未成年方面,文化局和公安局就存在重复监管的问题。
日常以罚为主,出事无人负责。网吧监管成了香饽饽,但没人承担责任,出了事相互推诿,不了了之。
三
网吧一天16小时上班,周六日不休息;文化和公安部门一天八小时,和未成年的作息相同。这边公安文化一下班,那边未成年就进了网吧。您总不能让管理部门跟网吧24小时打游击吧?!
四
绝大多数网吧都安装了文化部和公安部要求的实名登记系统。其中,公安系统甚至可以直接查到每个网吧的屏幕。对于网吧管理,技术上已经完全不是问题,退一万步,就算给每个网吧都安装远程监控探头,也不是什么难事儿。所以问题处在监管缺失。
网吧管理的几个建议
网吧管理的关键不在网吧,而在于多头管理、以罚代管、无人担责任导致的恶性循环。笔者也有几个建议:
一
将网吧接纳未成年列入《未成年保护法》《治安处罚条例》。家长一旦发现孩子进入网吧,家长可直接拨打110,公安部门将网吧容留未成年人作为治安事件进行处罚。
理由:如果网吧的管理仅局限在管理部门,而不让家长参与进来,网吧的管理始终难以进入良性循环,而且还容易滋生腐败;让受害人参与进来,不但家长会成为监管网吧的中坚力量,而且让网吧接受监督成为常态。引入110管理,将让监管随时随地进行,即便是放假还是通宵,未成年上网都无所遁形。
二
凡在一年内未能解决未成年上网的文化管理部门,或者出现监管重大事故,相关领导应引咎辞职。管理者不能只罚款,不担责任;不担责任的领导,肯定管不好。哪里有事故,就撤哪里主管的职,网吧的管理就会走向良性循环。
三
举报未成年上网、黄色色情内容,并定期公示和公告;被举报重罚,举报者重赏。发动全民管理互联网。
四
建立基于网络底层的网络实名认证系统,任何地方只要登陆实名平台,无需在各个服务中验证。在通用实名系统中,用户只要输入账号,运营商自动记录到用户实名信息。无需网络游戏端以及网吧客户端重复安装实名系统,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只凭一个账号进行实名验证;如果用户超时上网,则网络自动关闭,任何服务都无法访问。
五
每天凌晨2点到6点,对所有网吧和网游公司断网4小时。这四个小时断网,不会影响网吧的生意,因为在另外四个小时的常规收入已经超过通宵的收入;断网也将彻底解决通宵问题。网络游戏公司还可以用这段时间进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