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注释:辛格的大力挥杆分解图。
标签:
转载 |
我的挥杆也是在送杆过程中右手掌会脱离杆把,只用右手前三指捏住杆。曾经试着不这么做,但是发现距离和方向都受影响。(2011-04-13 17:56:59,http://blog.sina.com.cn/s/blog_5826b1f70100q96e.html,
“挥杆过程中左右手的互拧与否”)最终还是维持这种握法。
很高兴今天(2011.07.01)在峰哥这篇对辛格的挥杆分析中发现了和我同样的握杆方法。
其实,我倒觉得这种握杆法与本侯根学说不但不矛盾,而且根本上是一致的。在本-侯根长打绝招一书中,文字里是这么写的:“要提醒你的是-----杆子一定要以右手的手指头来握,而不能握在手掌里(图解1-8)”、“千万要记住,右手的杆子是用手指头握着而不是用手掌去握它”。
维杰·辛格总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他很少犯错,能在关键时刻击出漂亮的击球,这让他赢得了许多场比赛。除去娴熟流畅的节奏,我们还能从他那学到其他一些诀窍。尽管2007年赢得了两场胜利,整个一年却是处于下滑状态。这让他觉得必须做出改变。斐济人开始看到许多从右到左的球搀和进来(他个人喜欢小右曲),因此八月底的时候他开始更换挥杆姿势。在纽约举行的巴克莱精英赛上,维杰-辛格更换了挥杆。紧接着,辛格就蠃下了包括联邦杯的几场胜利。我看到辛格的挥杆分解图,于是边比划着尝试分析一下。
![[转载]注释:辛格的大力挥杆分解图。 [转载]注释:辛格的大力挥杆分解图。](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启动上杆刹那,辛格的握杆略偏强势。
双臂向右侧平移拖摆杆头,带动转肩,杆面没有翻转。
杆头来到平腰时,他一直把初始的手腕状态保持住,注意他的杆身与左手臂形成的角度没有改变过,这需要保持双腕略有上翘(有点立掌的味道)。在此前,他只是平摆双臂牵转肩膀来启动上杆,他的右肘仍尽量保持伸直以追求更长的挥杆半径,这使得他在一开始就要同步转动胯部(很小幅度)。这个过程正确时,你原来轻贴着左胸的左手臂仍保持着初始的状态而没有挤压着你的左胸。这个模式值得女球员仿效!
双腕一直大至保持着起杆前瞄球时的状态。从这个时段起,除了充分的肩部转动,适当的竖翘手腕动作配合也是很关键的。人们通常会在手腕动作上犯两个错误,一是手腕没有充分竖起,二是在收杆动作的顶部放松了握杆,也许你觉得自己已经挥出了很长的一杆,但事实并非如此。
这是启动手臂并竖腕打弯上杆的霎间,此前的双手腕部依然没有太大变化,头部要保持住:想着用下巴尖与下唇之间的那个部位一直抵压着球,这一点非常重要,在上杆和击球后完全送出杆头前,你必须要保持住这个控制。否则,你的身体肯定是前弯或后仰了。我这里是用通俗的说法来讲的,在术语上应该是说:转动轴(脊椎)发生了偏离,导致杆头脱离了原来的平面和轨迹。此时,腰部开始被扯动拧转。
手臂上杆,实际上的感觉就是双手拇指向后脑勺侧上空捅上去。有些球手是一起杆就捅,下杆击球象搂转着抡抽过去的,这很需要讲究身体回转充分,手腕对杆面的回正时机也要很有感觉才行(卡西似乎是这类打法里比较明显的一个)这类打法最需要讲究节奏,失去节奏时就容易失准。辛格是向右侧平拖齐腰后才捅,在我的感觉上,辛格的这段平拖会让下杆击球时过杆的方向性更加平顺和准确,送出杆头的动作也更容易做到完全。这个上杆过程中,你如果保持得住脊椎和下巴部位不变,就会感觉腰胯被拧转了。
当左臂上抬到左肩被下巴顶住时,他的腰部被拧转到了很紧的麻花状态。这已经是非常足够的充分上杆,很多球友在此时会犯一个错误:右腿蹬直,身子再向后仰转一下,以为这样是上杆更充分。恰恰相反,这实际是自卸拧紧的"麻花腰"。另外,这"画蛇添足"的"更充分"还可能让你失去下击的流畅,杆头速度减弱。
上杆时充分的肩部旋转动作。大多球手在上杆时只能将手臂举起,而不能做出适当的肩部旋转动作。但若少了肩部的转动,挥杆速度将很难得到传递。如果你在上杆有过无力或不能充分传递力量的感觉,那你很有可能没有转动你的肩部或握杆出现了问题。太松懈的握力使你无法感觉得到杆头的重量而失去控制,而太紧的握力又会让你手臂僵硬而失去身体和双腕的灵动,最终失去杆速!上杆至顶时的惯性和杆头重量会自然地完全打弯你的双腕。
回转胯部下杆时,双腕要保持被杆身"压迫"的感觉,被打(压)弯的双腕形状此时不要去回正做出丝毫改变。你需要做的只是回正身体,动作正确时,你会感觉到杆头是被扯下来的,杆头有一种离心力存在。当胯部回转到上图这个位置时,你扯下杆头的手臂开始启动抡挥。
身体回转下杆的整个动作像抛链球,杆身似乎是变成了一条绳子。在这个时候,你的双臂和双腕不能产生太多主动,你只能顺着杆头重量产生的离心力旋下去扯下杆头!否则,你肯定会觉得"链子"象是断了,杆头的离心力也没有了。没有了这个离心力的感觉,你当然不能做出过球时用手腕将杆头加速推甩出去的动作。
利用身体旋转,双臂扯拉杆头至此,接下来就要推直右前臂并利用手腕的翻推将杆头经过球位抛甩出去。
右膝盖保持弯曲。弯曲的右膝表示维杰在加大上半身转动的同时保持住了下半身的稳定,将下半身转动的幅度降到了最低。在这样的姿势下,他得以持续地给挥杆加速。
辛格在杆头过球后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古怪动作,就是他的右手推腕。从他身后上空镜头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他的右手掌完全了脱离杆把,看上去整个右腕向内弯成了一把"勾头",他是用右手前三指捏住杆把向前顶推杆头过球,在杆身惯性作用下被扯成了勾状,就象是一只啄木鸟向左侧歪着头叮食一般。我在业巡天津帝景站提问过辛格做这个动作的原由,他解释说自己习惯靠这三指去掌控和确保将杆面回正准确地推送向目标。我试过用这三指勾顶杆身推送杆头过球,的确能将球打得很直且更远一些。但是,我在做这个动作时,心里很不踏实,总担心会推过了打出大左扎。
左膝蹬直,双手尽量伸直向目标甩送杆头。这一方面能形成最大的"制动"使杆头速度更快,另一方面也是形成顺势收杆的要素。这此后完全是惯性动作。
杆头沿着挥杆轨迹的惯性力量把身体前扯,身体变成前挺。杆头去势被削减到很弱,收杆可以轻柔完成。
辛格的下杆击球和侯根很象!
把辛格这个动作当作是他在甩鞭子,杆头就是鞭梢。我尝试着去模仿他这个动作击球,发觉需要右手前三指轻捏住握把,在下杆过球的霎间就象是用右手捏住小球向左侧斜上空甩扔出去的动作一样!当我们想将球扔得更远时,我们的头会留滞得很死,前挺抬升的身体有些后靠(倒)的感觉。当我们做这个翻腕侧甩动作时,我们的右肘和右腕是向后翻转(象托着一个盘子)的。向目标扔出小球时是回先转身并推直小臂才抖腕扔出小球。这时,整个右腕会向内弯成勾状。向左侧斜上方甩鞭子时就是这样的!
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动作与挥杆有相通之处,用心者一定能做到触类旁通。以上纯属本人俗家之拙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