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棋者的三重尴尬与苦恼
作者: 未被犀甲且戴冠
踏稼而过禾中行
如果你是一个琴棋书画爱好者,或者,哪怕你仅仅是一位棋艺爱好者,当你在候机、候车或者旅行途中正感无聊、乏味、时光难以打发时,恰遇数位棋友正在楚河、汉界两岸摆开阵势进行厮杀,你多半会凑上前去观战一番。于是你成为观棋者了。
如果正在对阵的双方实力相当且都棋艺高于作为观棋者的你,那么,你很幸运,你尽管尽情地欣赏当年楚汉相争数千年之后的今天的楚河汉界两岸的斗智斗勇。不过这样的时候极少极少。一般情况下,对阵双方的棋艺很不怎样,至少其中一个的棋艺让你频频摇头叹息------尤其是你不幸是一位高手的话。
于是你不幸地陷入了观棋者的尴尬和苦恼。
你眼睁睁看着其中的一位,明明有着一次次大获优势甚至直捣黄龙的绝佳时机,却视而不见,让机会一失再失。你眼睁睁看着另外的一位,有如夜半时分骑着瞎马的盲人,一次次临近深池的边缘而不自知。你很想为他们指点迷津。但是,你肯定马上会想到一句非常通俗、流传极广的话,叫做“观棋不语真君子”;你不能不做君子呀。于是,你不能为他们指出胜利的曙光或者脚下面临的深渊。于是,你陷入了观棋者的尴尬和苦恼中的“第一重”:欲言而不能。
虽然,你苦恼了,但是你觉得自己依旧是一位君子------你自己这么安慰自己。
但是,且慢。你马上又想起了另外一句同样是非常通俗、流传也极广的话,叫做“见死不救是小人”。你压抑了自己,得到了苦恼,或许在别人看来,你又成了“见死不救”的“小人”。
你刚刚才自感是一位君子;转眼之间,又成了“小人”。于是,你又有了第二重的苦恼和尴尬:欲言而不能;不言,也不能。
向左,你非君子;向右,你是小人。左右为难,作为观棋者,这样的两难选择的尴尬,你似乎无法避免。
或许,你还有一线机会不陷入尴尬。比如,恰巧,对垒中处于困境的一方(因为,优势的一方是不会想到求援的。)灵光一闪发现了你原来是一位高人,他希望你能够出谋划策帮助他摆脱困局。有了他的主动邀请,你摆脱了“见死不救”的恶名,又解除了“观棋不语”的戒条,你可以名正言顺地出谋划策了,你可以力挽狂澜了。于是,你虽然不能帮助其中的一位“从胜利走向胜利”,却可以帮助其中的一位,享受“从失败走向胜利”的喜悦。
但是,帮助劣势一方“从失败走向胜利”的情况出现的概率常常可能不过半。尽管你有扭转劣势的能力,可是许多“操盘者”不到他已经意识到大厦将倾的时刻,他不会要你出谋划策;等到他要你献计献策时,往往已经是危在旦夕、病入膏肓了。这时的你的即使是华佗再世恐怕也无能为力了。
更常见的是,他虽然要你出谋划策,但是你的谋略必须经过他的理解后由他“操刀”。情况往往是,你指点的招数十之七、八他采用了,余下的十之一、二未被采用;而这未被采用的一、二招数却是你的谋略的关键部分。结果,因为这未被采用的一、二招数,他未获胜果。这时,他极有可能觉得你这“军师”实在“不灵”。连你自己也会觉得自己的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尴尬、苦恼。第三重的苦恼。
企业在商海里的搏杀,事实上也同样是企业的各阶层在和众多的对手企业相应阶层的对弈。总裁在和其它企业的总裁对弈,总经理在和其它企业的总经理对阵,总监、经理、主管也都分别在和其它企业里相应的角色PK。唯二不同(哈,“唯二”系根据“唯一”一词新造的词汇。)的,一是企业里的众棋手面对众多对手企业需同时对弈多盘棋局,二是众棋手既是对弈者又同时是观棋者。
观棋者的尴尬场景经常性地上演;在现实生活里,在许多企业里,类似这样的尴尬也无处不在。企业生存里同样有着“语”与“不语”的两难选择,有着类似的第一重和第二重的苦恼、尴尬。不过,最让你担心的,恐怕还是第三重的情形。
候机厅里、候车室里、旅行途中的观棋者的三重尴尬和苦恼,你或许可以回避掉;企业中、生活里“观棋者”的三重的尴尬和苦恼,你恐怕是躲无可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