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望
(2023-08-19 14:00:30)
“倚望”的第一种解释就是父母倚门望子。以前,我一直不太理解这种感情。每次下班,看到公婆站在街道上,等待的身影,我心里边一直嘀咕:下班了总会回家吃饭,用得着特意从家里出来,走到街道上等待吗?公婆是这样,我父母也是这样的。每次打电话预告要回家,父母总是买了好多我们喜欢吃的菜肴,提前做好后,就是等待我们回家。常常听母亲说,我的父亲会一直坐在窗边,时不时看看楼下的汽车,哪个牌子、哪种颜色、哪个方向都会进行一番比较,从而来判断女儿一家到没到。听的多了,我就想:是不是人老了,都会这样牵挂自己的孩子。
如今我的孩子也已经长大,到了结婚的年龄。我们给小夫妻在城郊也准备了一套房子。小夫妻俩就组建了新的家庭。他们有的时候回娘家,有的时候住自己家,剩下的一部分时间回我的家。于是,我和老公也开始重复父母的故事。当我们得到小夫妻要回家的消息,也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到菜场去买菜,也是热火朝天的在厨房里忙碌,直至做好每一个菜,才发现离孩子回家还有一段时间,于是我和老公也会时不时看一下窗外,看一看小区门口,孩子们的车有没有进来了。一看到他们的身影,心情就会非常的愉悦,刚才的忙乱带来的劳累就一扫而光了。
有时候我会想如今的年轻人,因为各种原因,害怕结婚生子,而选择单身。父母也没有办法干预,只能退而求其次:只要孩子幸福,什么样的都可以。然后就用对自己好一点来宽慰自己。其实外表的光鲜亮丽、生活的丰富多彩,哪怕走遍全世界,最后回归的时候,或许还是会有一个遗憾:万物皆不如一个孩子。我看到一些丁克家族,最后被攻破防线的往往是孩子;我也看到一些小区里带孙子孙女的爷爷奶奶们,嘴上在说,带孩子太累了,一天到晚围着孩子转,连自由都没有了,可他们内心乐着呢!累也是心甘情愿的,有时候她在说累,还会带着一点骄傲的语气。因为和她分享的人没有孩子。年纪大了,在职场上不再光芒万丈的时候,他们生活的动力与希望,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孩子。
人都会老,这是一个自然过程,所以不光是老年人有享受天伦之乐的情感需求,年轻人同样也需要养育孩子来振奋精神。只是,如今社会生活成本增加,工作压力巨大,教育内卷严重,独生子女后遗症等因素让离婚率高居不下,年轻人害怕婚姻伤害,选择不婚不育,一人无忧,全家平静。哎,这是一种自我意识觉醒,追求自由幸福的进步,还是无法应对未来变化逃避责任的自私呢?还需要时间去证明。
前一篇:勇气
后一篇:读《五百年来王阳明》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