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脑科学与课堂》有感

(2020-12-31 18:44:03)

        对脑的了解正在迅速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我们从最开始的只关注孩子的行为表现,到关注孩子的潜能发展和内心世界,再到关注孩子的脑功能发展,这一过程仅仅用了十几年。及时吸收和运用最新的脑研究成果将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脑科学与课堂: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就是一本力图将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著作。

   读了这本书,确实改变了我原有一些对大脑的认识。比如:我原先也认同在关键期或者敏感期过去之后,没有必要再去学习新的信息。过了关键期以后的学习就是做无用功。实际上这种观点是没有依据的。也就是说,我现在已经四十有余,如果想学钢琴的话,就去报个培训班学一学,也能学得会,陶冶一下情操是一点也没有问题的。

   最让我惊讶的是:我一直被一种知识误导——我们只用了10%的大脑。这种认识是根深蒂固的,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但看了这本书后,发现这个观点竟然是错的。真正的结论是我们利用了我们全部的大脑。

   另外更颠覆我的观点就是:老师根据每个学生偏爱的风格进行分类,并且调整教学策略去迎合孩子们的学习风格。这应该是个性定制,分层教学。我一直梦寐以求的教学模式,有可能也是错误的。因为在很多实验中,没有证据证明采用学生喜欢的学习风格进行教学,学生的表现会更好。我本来以为分层教学仅仅是政策层面上不允许,没有想到分层教学在脑科学发展层面上看,并不一定是先进有效的。

   文中还有一种观点也让我受益匪浅:我们中的很多人相信大脑是一个静态的器官,不会发生任何显著的变化,这是一个急需破除的重要误解!因为这种观念很可能会影响教师们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态度和认知。确实作为老师,当我们站在讲台上,面对下面坐着的四十几个孩子,他们有的聪慧,有的笨拙,有的玲珑,有的木纳,看到他们的表现,我们往往会给他们定性。实际上,人脑是一个极其神奇的器官,它拥有发生无数变化的能力,并且其改变的过程会持续终身,因此孩子的可塑性更强。这就决定了我们作为一个教师,不要过早的对孩子定性评价,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我们的孩子,关注他、鼓励他、陪伴他和他一同成长。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脑科学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课例,细细品读受益匪浅,值得我们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去实践研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