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预测策略课的问题思考

(2019-03-09 09:57:13)

   部编小语教材三年级上引入了预测策略的单元学习。整个单元安排了三篇文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不会叫的狗》,这三篇文章形成一个策略体系,第一篇是精读课文,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预测是什么?怎样选择一些恰当的方法进行预测?第二篇,在第一篇的基础上,更加侧重策略的运用,去预测故事将会如何发生。第三篇在前两篇的基础上更加深化,旨在让学生预测故事结果,并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进行续编故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部编版教材的序列非常清晰,教师要教什么,也非常的明白。

星期三在秦馀小学连续听了这三节课后,对于预测的策略课感触颇深。可以说预测的引入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发散性以及开发想象力,都是非常有用的。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实际的问题。

1.新颖的教法,传统的学法。当老师摒弃了传统,调整好教学方式,进入预测教学时,期望,一个悬念抛下去,学生能兴趣盎然,进入猜测境界。同时也期待学生的答案会丰富多彩。但是,我们的学生还是在用被动的学习方法。他们的思维比较僵化。让他们猜猜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时,答案往往比较单一,还不会往各个角度发散开去进行思考。这也给预测课带来了难度。从中也可以看出,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想象力的培养,到了一个必须注意、践行的时间。

2.预测难以保证不预习。预测课文在教的时候,是不建议学生预习的,但是明年的九月份,部编教材将全面落地,当教材人手一本时,教师们是挡不住学生阅读课文的好奇心的。因此不预习难以做到。如果学生对故事的经过、结果都很清楚的话,学生还会有预测的兴趣,吗?学生还会在已知课文的经过、结果的基础上,去想象一个自己的经过、结果,然后再让大家经过验证,否定掉吗?显然学生是不愿意的。学生没有兴趣去猜测,那么预测课就会发生单线条事故。因此,预测课将会成为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大挑战。

3.预测的理性和语文本体的冲突。

  语文课要教什么,语文本体知识,语言文字的运用,对不对?但预测策略课一不小心就会上成思维的理性训练课。精读的预测第一课时,没有了生字教学,没有了朗朗书声,只聚焦到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预测,是否可行?我想语文课还是要有语文的特性的,预测应该在语文课的基础上合理体现的。

总之,如何去上好预测策略课,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内容,我们可以去研究研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新学期的契机
后一篇:快嘴方的故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