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给你写的一份私藏旅行宝典-2019年中秋,我在槟城的狂欢(十四)再见槟城,期待再见
 (2019-11-23 14:47:34)
	
			
					(2019-11-23 14:47:34)		| 标签: 东南亚旅行摄影旅行游记马来西亚槟城 | 分类: 向世界出发 | 
			(十四)再见槟城,期待再见
     
   
 我用3天与槟城来了一次亲密的接触,3天对于丰富多姿的槟城而言太短了,我还有很多地方没去、还有很多故事没听、还有许多美食没品尝,我还要上升旗山看夜景、还要出海钓鱼、还要看蓝天白云下的槟城海滨。      
     
   
 雨中在升旗山麓,我在槟榔屿华侨抗战殉职机罗难同胞纪念碑前,在给当年为国捐躯的南侨机工们深深鞠躬,因为他们当年无私的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安定繁荣的生活,感恩!      
 
     
   我喜欢与槟城当地人聊天,在与他们聊天
,我能听到许多与这里有关的故事,了解到峇峇娘惹文化的由来,也知道了为什么现在不再有峇峇与娘惹。     
     
 记得和SAVV酒店的SU聊天时,告诉我在槟城的MUNRIT
 ST上有不少的“姑婆屋”。姑婆屋最早出现在广东顺德。明、清时期,广东的养蚕抽丝业非常发达,顺德一带的女性靠种桑养蚕抽丝实现了经济独立。在那个男尊女卑的时代,有许多经济独立的蚕女不愿意出嫁到夫家受气,于是盛行起终生为处女的“自梳女”风俗。那时的少女留着长辫在背后,结婚当天由母亲或家里长辈把辫子挽成“髻”(把头发挽成一团紧贴在脑后勺),表示这个女子已经出嫁成家。自梳女就通过“梳起”这个特定的仪式,自己将辫子挽成发髻,表示永不嫁人,独身终老。她们年纪大后被称为姑婆,而她们聚居在一起的房子就叫“姑婆屋”。     
     
    自梳女自梳后,便自立于社会,可以走出深闺,出外耕作、经商或打工。在清末民国期间,有不少自梳女离开家乡下南洋谋生。她们来到槟城后,共同出资在MUNRIT
 ST
上买下一些物业,居住一起相互照应,姑婆们百年之后,这些姑婆屋因产权问题,许多一直空置着。 
     
  我跟着GPS来到了MUNRIT  ST
,街道两旁上乔治城随处可见的排屋,这些排屋有改造成咖啡馆、书吧,但空置的也不少,可能正如SU所说的,当年姑婆们共同出资购买的房子,产权不属于某一个人,就算能找到其中一部分后的亲属后代,也理不清房子的归属,只能任其空置在乔治老城内。     

 
     
  “不知在何时,不是在此时,我想大约会在冬季”    
     
 
 敲着键盘记下关于槟城的一切,一边听着从电脑里传出来的齐秦的《大约在冬季》,游记写到这里已经全部结束。再见槟城!     
     
 
 希望我与槟城的再见,会是在下一个冬天。     
中秋节,槟城各大小寺庙上的品

 
 
							
		
						
		
		
		
		
		
		
							
		
				
		
				
	


中秋节,槟城各大小寺庙上的品

中秋节,槟城各大小寺庙上的品


中秋节,槟城各大小寺庙上的品


在槟城街头,有很多这样的人力车,车夫有华人、印度人、马来人,他们会用不同的语言给你讲关于槟城的故事,找车夫的时候确认一下他们会的语言,多与他们沟通,能了解到他们眼中的槟城。

槟城人都很友善,不管是华人还是印度人,只要你主动与他们沟通,他们都很愿意与你聊天。对了,这里的印度人大部分是第三代移民,所以基本上没有了印度本土印度的偷蒙拐骗。下图中的他见到了我拿着相机,主要摆好POSE要我拍摄,爱拍照这个特点没有在槟城印度人身上有改变。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