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永元年(1394年)足利义满以位于河内国的领地与西园寺家交换获得这块当时称为“北山第”的山庄,开始大兴土木整理改建。隔年他卸下征夷大将军职位让位给其子足利义持后出家入道,只保留太政大臣的
头衔督政,应永四年(1397年)他将北山第改名为“北山殿”,并且以舍利殿作为自己修禅的场所。由于义满将舍利殿修筑得金碧辉煌,当时的人就已称其为
“金阁殿”。义满死后,其子遵照他的遗愿,劝请梦窗国师开山,将北山殿由宅邸用途改为禅寺,并以义满的法号命名为鹿苑寺,山号则为“北山”。
然后在之后的应仁之乱中,鹿苑寺境内大部分的建筑物都遭到焚毁,但主建物舍利殿却幸免于难,成为北山文化唯一的建筑遗址,因而被日本政府在战前就列为国宝。
很不幸的是,在昭和25年(1950年)时,舍利殿因为一名21岁的见习僧人林承贤放火自焚而完全烧毁,连放在殿中供奉的国宝、足利义满像也一同化为灰烬。今日我们所看到的舍利殿是昭和30年(1955年)时依照原样重新修复建造的,昭和62年(1987年)全殿外壁的金箔装饰皆全面换新,成为目前的状态。


金阁寺(舍利殿)是一座三层楼阁状建筑,一楼是延续了当初藤原时代样貌的“法水院”(属寝殿造风格,也就是平安时代的贵族建筑风),二楼是镰仓时期的“潮音洞”(一种武家造,意指武士建筑风格),三楼则为中国(唐朝)风格的“究竟顶”(属禅宗佛殿建筑)。寺顶有宝塔状的结构,顶端有只象征吉祥的金凤凰装饰。
三种不同时代不同的风格,却能在一栋建筑物上调和完美,是金阁寺之所以受到推崇的原因,除此之外,效仿自衣笠山的池泉回游式庭园里有许多风格别致的日式造景,让它成为室町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名园。
在寺内翻拍的雪中金阁,白茫茫的雪中屹立着金碧辉煌的金阁,太美了。

翻拍来的金阁的内部

石塔是日本园林里必有的元素

黄昏时分的金阁寺,日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做得非常到位,在城市的公园、寺庙里都能看到参天大树,和各种苔藓地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