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扎因达鲁德河在伊斯法罕穿城而过,所以伊斯法罕又是一个多桥的城市。。。16-18世纪,伊斯法罕是萨法维皇朝都城,在这期间萨法维皇朝在扎因达鲁德河上兴建了三座桥梁,分别是:三十三孔桥Si-o-She
Bridge,楚比桥 Chubi Bridge,郝久古桥Khaju
Bridge。这些桥梁因其古老、具有伊斯兰风格、功能多样而闻名于世。

我们离开亚美尼亚人社区,沿着扎因达鲁德河寻找伊斯法罕的桥。。。走到一个路口,我们迷茫不知道应该往哪个方向走,一个伊朗大叔主动过来问我们要去哪里,得知我们要去三十三孔桥,就说陪我们过去,他告诉我们,他每天都步行去三十三孔桥一个来回当是运动。。。于是一边走,大叔一边给我们介绍伊斯法罕的一些东东。。。走走聊聊,不经意间我们的前面出现一座石桥,大叔告诉我们:这就是三十三孔桥。。。告别大叔,我们就到桥上溜达。。。
因为这座桥的桥拱有33个,故名33孔桥,是伊斯法罕最漂亮的桥之一。该桥长300米,宽14米,始建于1602年。石桥本身是一座多功能的建筑,既是桥梁又起水坝的作用,它分上下两层。下层由三十三个半圆形桥洞构成,整齐地依次排列,横跨朝因达鲁德河两岸。
因为河上游修了水库,朝因达鲁德河差不多上已经断流了,冬天更是变成了一个草原。走在干涸的床上,想象这里有水的时候,桥洞倒映在清澈的河水中,与桥洞本身形成三十三个整齐划一、浑然闭合的圆孔。。。
而桥上的构造更有讲究:中间的桥面被侧面两排三米高的墙面所夹裹,墙面上每隔两三米就有一扇弧形门,外侧还有一米左右的空间,可供行人走动,桥的两侧各有一条这样的走廊,贯通两岸。



郝久古桥Khaju
Bridge,是我在伊朗见到最美的一座古桥,这座古桥面全长110米,历史比三十三孔桥短几十年,郝久古桥下层的石台上有足够的空间供游人驻足,并修有石椅,这里当时曾经是阿巴斯二世夏天接见外国来使的地方。。。
我来到这里的这天是星期五,也就是伊朗的周末,伊朗是一个没的娱乐的国家,周末一家人来到公园野餐、喝茶、抽水烟已经是他们最好的娱乐。。。当我走近桥底下时,忽然传来一阵优美的小提琴声,伴随小提琴的还有一阵阵动听的歌声。。。透过人群我看一个优雅的帅哥在陶醉地拉着他心爱的小提琴,旁边围着各个年龄层的人,一曲终了,另一曲响起,旁边的人们伴随着旋律和唱着。。。虽然听不懂歌词,但这我是听过最动人的歌声。。。到伊朗前,我知道在伊斯兰教革命后,伊朗全国境内都禁止分开的娱乐活动,不准公开表演,不然都会被抓起来关进监狱。当看到这民间的表演时候惊喜万分,我见识到伊朗人的音乐才华,柔扬的琴声,浑厚有力的歌声,每一曲完结后必定有真诚的掌声。。。在这里我留了很长时间,也决定晚上再回到这里看看这座古桥的晚。。。



在郝久古桥下淡情说爱的小情侣。。。


优雅帅气的小提琴手。。。






围观同乐的伊斯法罕人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