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报考美国研究生院到底需要说服谁?

(2012-07-14 02:04:56)
标签:

美国

留学

报考

研究生院

校园

分类: 留学美国

近期有博友提问关于美国研究生院录取国际学生流程的问题。在留学生报名美国高校的过程中大多直接或间接地面对了高校的国际部、研究生院、系主任、以及研究生博士生导师。在整个报考环节中,到底谁说了算?留学生报考美国研究生院到底需要说服谁?

 

简单说来,上述的几个职务和部门都很重要,只是根据美国不同高校的招生政策而侧重不同。举个不大恰当的例子,以上的各路神仙都要拜,只是根据各位的喜好不同,留学生们应该“供奉”的香火也不一样。让我们具体看看。

1. 国际中心(国际部):根据各高校规模和国际学生学者数量的不同,这个部门的名称各异,但是只要你访问美国各高校网站的招生链接,负责和国际学生沟通的就是这个部门。国际部的主要职能是国际招生与推广,留学生学者服务,留学身份管理(向美国移民局汇报),以及美国本土学生的出国留学服务和管理等。国际部在留学生招生环节中是本科阶段各院系统一的代言人,遵循较为一致的录取标准,比如我们熟悉的高中成绩、SAT/ACT,大学成绩(如果有),语言成绩,推荐信,自我陈述等,当然还需要证明足够的资金实力。达到上述要求的留学生基本上可以保证录取。所以很多高校的国际部在收齐了上述材料后有审核权和决定权,也有的高校要求国际部收齐材料后由招生办(针对美国学生的)进行审核再将录取意见返回到国际部进行处理。

 

如果说本科阶段招生有其“广泛性”,那么研究生阶段的招生就有鲜明的“针对性”。在研究生阶段的录取工作中,国际部主要起到了上传下达的作用。绝大多数的美国高校仍然要求留学生通过国际部报考研究生和博士生专业。在这个过程中,国际部将收齐的报考材料递交到研究生院进行审核,录取意见得到回复批示后会相应地和留学生取得联系。需要声明的是,即便报名者得到了录取,但是如果没有及时提交相应的财产资金担保证明,即便得到了来自研究生院的录取通知书,也无法得到重要的I-20表格,也就是学生身份无法在美国移民局的档案里得到生效。这好比研究生院邀请学生参加派对,Club的入场券却由国际中心发放。不要认为国际中心贪财,对于资金证明的要求完全是按照移民局的要求照章办事。谁也不希望一个非公民成为美国纳税人的经济压力。

 

2. 研究生院:虽然美国的高校研究生院有较强的独立性,但是在招生和法规方面首先要遵守研究生院的统一标准。这一点类似美国50个州各自的法律不同却必须以联邦法律为准则。 研究生院制定的录取标准一般是基本标准,也就是要求报名者本科阶段的平均成绩基点GPA必须达到什么标准,语言成绩需要达到什么标准,以及是否强制要求GRE成绩等。留学生的报名材料投递到国际中心,所有材料凑齐后会被移交到研究生院。研究生院的招生专员(有时候是高级院秘)会进行审核,合格者继续到下一个环节—系,不合格者打回国际部做拒绝材料的处理。

 

3. 相关院系:前面说过,研究生院的甄选过程有很强的“针对性”。比如各系有资格根据自己专业的特点抬高录取门槛:将本科阶段的GPA要求抬高,提高语言成绩,附加GRE/GMAT等考试要求,让报名者针对系里给出的若干问题进行短文应答等。同时,很多系要求初步被录取的考生参加面试或者电话口试,不合格者取消录取资格。很多留学生认为这些面试和口试是专门针对国际学生的,旨在测试他们的语言能力。其实,语言成绩基本上通过托福、雅斯、GRE考核过了;研究生院的入学面试是面向所有学生,包括美国本土的学生。与本科阶段的广泛培养不同,研究生博士生阶段培养的专业领域精深的科研人才。留学生要像准备就业的面试一样认真对待,回答的问题要“有料”,别仗着自己语言流利就放松了对专业的认知,以及对自己研究的方向,对未来的计划等实质问题的回答。多说一句,研究生院的录取面试不同于签证申请的面试,同学们不必拍着胸口表达自己日后学成要回到家乡报效父老的决心。再多说一句,不论同学们的口语好坏,面试口试的过程中千万别把半拉子的美国俚语俗语挂在嘴边。使用是否恰当暂不必说,单单是使用俚语俗语就显得不够专业;君何时听过大学教授把“我靠重庆”这种句型挂在嘴边了?

 

到底是系主任重要还是导师和教授们重要?还是那句话,都重要!关键是看他们在那些环节上起到重要的作用。很少有研究生院让一个教授进行单独的录取决定。多数情况下是由系主任领导和主持的,有两位甚至以上导师和教授们参加的团队进行集中评估和评定。这是为了选拔人才的慎重和公平性。申请材料能够呈上这个团队面前的都是合格者,而研究生和博士导师可不是百八十人地带,那么选谁呢?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个人陈述和答题短文的重要性了。我看过很多学生煽情的个人陈述文章,多是苦大仇深的奋斗历史,似乎是授意于红极一时的网络秘籍。这让我想起了某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是“坚强”,结果同一个考场出了几十个父母双亡的同学。系主任和教授们也是感情动物,会受到学生陈述文章的感染,但是见得多了就难免产生免疫甚至怀疑;何况,大学是科研和教学机构,不是慈善机构,是否录取要靠学生的真本事说话。当然,煽情也不是没有他的作用。煽情的作用发生在某个学生获得系里的评审团的通过后,决定是否给与学生助学金的时候。

 

4. 教授和导师:在申请助学金的时候,煽情的陈述信在打动教授,博得好感的问题上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很多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兼有研究的副业。他们手中有一定的来自政府、科研机构、或者私营企业的研究基金。教授们会根据经费的多少来聘用相应数量的研究生、博士生助理,协助甚至代替教授们进行不同质与量的实验研究。因此,经费掌握在教授手里,而不是系里或者研究生院里;教授完全可以自行决定雇谁不雇谁,也就是决定哪些获得录取的学生可以获得自己手里的助学金。看到这里不难发现,不论在留学申请的哪一关,实力都是关键词。没有哪个教授愿意出于怜悯雇佣不能胜任的人,让自己的科研砸锅,因为这无异于断了他们自己的未来。

 

申请美国大学的研究生院需要过关斩将,每层关卡所职守的任务不同。留学生们想要一路冲关,只有步步精心,全力以赴,让自己成为有力的候选者,而不要妄想捷径和规避。与其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不如把实力堆砌在自己身上。祝准备和正在报考美国研究生院的同学们马到成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