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底北美高校已经陆续开学。就在大多数留学生还沉浸在出国留学的喜悦,离开家初享自由的兴奋,以及新环境带来的惊喜时,留学生的想家情绪及其所造成的对学生们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影响不容忽视。开学后两周,学生和家长们应该警惕新留学生情感不适第一高峰。
所谓想家情绪(Homesickness)实际上是分别性焦虑(Separation
Anxiety)的一种近似表现。小朋友第一天上幼儿园或者小学的时候会出现这种情绪,新兵入伍也可能有这种体会,甚至自主出行的旅游者在面对完全不同的语言、文化、甚至食品时候也会产生想家情绪。对于留学生来讲,想家情绪主要因为留学生们从自己的家庭环境和熟悉的社会环境中脱离出来,只身投入到一种全新的语言、文化、学习、生活环境中,面对文化碰撞(Culture
Shock)产生强烈的不适应而并发的显著的思家情绪。一般人远离父母亲人和家乡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想家情绪,这是健康和正常的。但是当这种对家和亲人的思念过度膨胀后,留学生可能会长时间沉浸在紧张焦虑的状态中,心情郁闷,无法集中精神上课和写作业,食欲不振或者贪食,失眠多梦,严重的甚至出现抑郁(Depression)
表现。
为什么说大学开学后两周左右开始留学生可能进入情感不适的第一高峰呢?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开学前的一周到开学后两周国际学生的生活轨迹。稍具规模的美国高校都会安排针对国际新生的新生入学教育(International
Student
Orientation)。基于国际学生的签证特点,英语、数学等入学等级分班考试安排,宿舍入住要求,以及繁多的为国际学生设计的讲座课程等,大多数高校都会把国际新生入学教育安排在大学正式开学的前一周进行。这一周,国际部的老师和志愿者们可以说是和国际新生朝夕相处,为他们安排了紧凑的培训讲座,由专人引领新生参观注册办理各种手续,甚至还会准备零食点心野餐会等来招待新生。这样,开学前的一周就在紧张兴奋和应接不暇中度过了。开学第一周,各高校允许所有的在校生试读所选的课程,试读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课程的难易程度选择调整自己的课表。这种宽泛的选择度给与了学生很多自主性,对于很多国际学生来讲,能够自己选择喜欢的课程和教授是一件十分新鲜且具有魅力的事情。也正是因为第一周为试读,多数教授不会严格考勤和作业,使得一部分学生将自己“放羊”。开学第二周,试读期结束,所有的课程更改和注册都必须完成。这个时候同学们都收到了自己的固定课表,开始按部就班地上课了。美国的大学课程不容易,教授在开学伊始就会给学生发放课程纲要,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全学期每周的课程进度,考试安排等。很多课程是每周测验,每月小考,期中期末大考,使学生们时刻准备着,倍感压力。对于国际学生来讲,伴随着考试和作业压力的是上课听讲的压力。对于刚刚从语言预科里结业的学生或者从来没有在全英语环境下上过课的学生来讲,教授在课上讲的东西好像天书;有人不知道说了句什么全班就哄堂大笑了,自己还完全摸不着头脑;每门功课每周的阅读量在30页左右,三门课的话就是100页的阅读简直是顶在头山的三座大山。课业压力一下子
就结结实实地落到了留学生们的肩上。
如果说开学前国际新生报到直到开学伊始的两周左右对于留学生来讲是甜蜜的“蜜月期”,那么当一切步入正轨后留学生们就要开始面对柴米油盐的琐事以及生活中的各种烦恼了。如同新人们结婚前从过来人那里听说过各种过日子的不容易,但是不到亲身经历是难有切身感受的。这对于新的留学生们也是一样。当他们真正坐在教室里考验自己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在校园内外考验自己人际交往的能力,在宿舍和厨房挑战自己的自理能力,面对着书本和各种装备齐全的电子产品挑战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时,留学生们,尤其是小留学生们透彻地体会了留学和在家里的日子的不同。许多留学生当初在国内时身披的光环和优越感顿时就没有了,他们对自己的生活状态不喜欢,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继而进入了自我否定阶段。从否定自我的能力、价值,升级为对自己留学选择本身的全盘否定。这种思家情绪的最初表现为长时间地和父母或朋友电话、视频,伴有低落情绪甚至长时间的哭泣;不愿意或者惧怕去上课,把自己关在宿舍里上网;有意识地将自己孤立起来,不参加校园活动,包括不愿意参加自己国家同学组成的社团活动等。同时产生的还有一系列的生理反应,比如饮食量突然大幅度增多或减少,失眠健忘,疲惫睡不够,头疼和肌肉酸痛,女生月经不调等。
虽说子女在外留学,父母们在国内鞭长莫及。但是,留学生的思想波动曲线是有机可循的。家长和老师,包括留学生们自己,如果能够对这种思想波动有所了解并对自己身边的留学生多加关注,及时疏导和干预,就可以舒缓留学生的想家情绪,继而防止分别性焦虑、焦虑症、甚至抑郁症的发生。还想提醒留学生和家长朋友们的是,学生们在外留学孤单却不孤立。美国的校园内外有大量免费的资源支持保障各国学生身心健康地完成学业。当学生们自感情绪波动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时候要及时向国际部的老师,健康中心、心理咨询中心、或者学生社团的老师们求助,得到及时地干预和治疗。
最后想要强调一点,留学生产生思家的情绪是极其正常的,即便是发展到了焦虑或者抑郁的阶段也没有丝毫丢人的,并不是留学生们的过错。希望正在被强烈的想家情绪折磨着的留学生们和家长朋友们停止自责,转为积极协助留学生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进行情绪疏导,并且尽早指引学生到相关的学校部门接受指导和帮助。预祝留学生们都能顺利渡过情绪波动期,在美国收获学业和成长的双丰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