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用“苹果”玩微博看到了李承鹏向倪萍阿姨喷的口水博,也阅读了倪萍的自卫博《李承鹏:你的微博我看了〉,比较激动就评论了几句,没想到今天早上发现这条博文居然被稀里糊涂地转载到我的博客上来了。当初说好了我的博客名字叫做《奔走美国》,而且只写美国,这回乱套了。我不喜欢看别人对骂,也不愿意卷进去—当然我想卷叶卷不进去,没有那个知名度呀!转念一想,媒体真是个公众对骂的平台,从文人、艺人,到体坛、政客,这在美国不也是一样吗。这总统大选还没开始呢,电视上就已经闹翻天了。那么我就干脆再多说几句,过过干瘾。
首先我想力挺倪萍阿姨。真的得叫阿姨,而且叫得充满尊重,我小的时候最喜欢她了,她在《综艺大观》上不论是哭是笑我都爱看,她的《日子》我也在出版伊始就迫不及待地买来看了。后来很多人看不上她哭,说人家“赚取眼泪”。眼泪用得着赚吗?有感而发不就出来了吗?不感动跟着看热闹或者换台都可以呀,为什么偏偏选择骂人呢?难道所有的主持人都不能流露自己的感情和表情吗?后来倪萍阿姨不在电视台混了,开始通过电影感动别人,这也不行?人家刚刚得到了几个奖项就又有人跳出来说三道四,还讽刺人家配不上当什么“脊梁”。人家倪萍在自己的家里也是脊梁呢,在自己主衔的大戏里也是脊梁呢。我小的时候学习救火牺牲的少年英雄,以为只有为了他人利益牺牲才能当英雄;后来发现原来在美国,从野猪嘴里救出自己弟弟的少年也会被评为英雄。倪萍阿姨在自己的领域做出了一些成绩,受到了认可和喜爱,总不能按照“老路”逼死人家才说她配得上这些奖项吧?另一方面,倪萍阿姨如果真的虚荣浮夸,那么也会加入众多女星的行列做做拉皮,抹点羊胎素,注射点肉毒素什么的,那时候就能堵住苛刻的评论吗?下一句是我在微博上的评论:能像倪萍这样渴望低调生活安心自己执着事业的人,为什么不能留给她一份消停呢?
再说美国的政坛。2012年总统大选序幕徐徐拉开,各路党派政客以及急不可待地跳上媒体向对手抨击,为自己拉票。美国的各主要新闻频道也借此机会大做文章,将两个派别的口水仗在同一新闻时断交替播出,营造电视辩论的效果,提高自己的收视率。昨天中午时段的新闻中有位女参议员有意参加明年的大选,于是在自己的公众演讲中大肆抨击奥巴马缩减退休福利预算的政策;奥巴马派别的一位女发言人则立刻用不温不火的语气犀利幽默地回应了那位议员,末了还加了句“好像她(那位议员)觉得自己是当总统的料……”我和办公室正在休息厅吃午饭的同事们不约而同笑翻了。这两位女性政客一个干柴烈火,一个淡若冰霜,同时出现在屏幕上却产生了微妙的化学反应,为我们紧张的工作注入了一丝“幽默”。我不懂政治,也没有能力参与政治。作为旁观者的我以极其不专业的角度观察美国政坛的感觉就是一头象对着一头驴互相吐口水,它们周围聚着一堆小动物,一会儿站这头儿,一会儿站那头儿。
按说人长大了应该更加明白事理和稳重,但是从很多在媒体上跳来跳去向别人喷火的人身上我没有看出来。我在做心理咨询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而苦恼的人。在这个时候,我会让这些人自问四个问题:
“Is it true? Is it right? Is it kind? Is it necessary?”
(这件事是真实的吗?我说出这件事应该吗?这样说话礼貌友善吗?说出这件事有必要吗?)那些在媒体上乱咬人的人可能一辈子也不会看到我这篇文章,但是希望读到这里的读者能够和我共勉,咱们来做知礼得体的人,不带那些斗嘴的玩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