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美国,学费成为敲门砖
世界每天在发生着变化。近期,美国本土的大学申请人惊愕地发现,自己以前感到骄傲的“户口”已经不好使了。一些大学开始转变态度,刻意推开本州的申请人而转为其他州学生以及国际学生大开绿灯。究其原因?钱是主体!
美国政府连年裁减经费,导致教育拨款锐减,很多地方高校甚至不得不采取裁员的措施。然而,裁员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因为师生比例必须在一定水平上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这样权衡利弊后,高校发现,招收外州和外国的学生收取高额学费是创收的有效方法。
美国的高校学费一般分为3个档次:本州学生(Residents) ;跨州美国学生(Non-residents) ;
国际学生(International)。本州本地学生因为全家支持州立税金,所以理所当然地享受最低学费待遇。跨州学生的学费在本州学生的2-3倍。对于国际学生,学费完全由校方制定,通常在本州学生学费的3-5倍。学费标准同时和该州的经济水平挂钩;美国发达地区和名牌高效的学费通常远远高于普通高校的学费。
以华盛顿州某著名大学为例,该大学今年裁减150个本州学生的入学名额,取而代之的是150个外州学生名额。一个华盛顿本州的高中毕业生无奈的抱怨,自己虽然高中GPA
为4。0,全A,荣誉学生,外加国际学分,仍然被该大学拒之门外。而校方也对此十分委屈。今年华盛顿州大学整体经费减少50亿美元,该大学未来两年里面临的财政亏空则在2亿美元以上。华盛顿州本州学生的学费仅为8700美元,而跨州学生的学费是25300美元,国际学生学费更高。这样,靠招收外州学生,该大学仅仅明年一年里就可以创收630万美元。当然,拆东墙是为了补西墙。外州和外国学生交的学费正好用来支持本州的学生读书;本州学生仍然占大一新生比例的68%。
美国的高校日益市场化。随着政府教育资助能力的减退,高校进入经营管理模式。商业化的教育所产生的后果之一就是,学校手中掌管政策大权,那么出价高的“顾客”理所应当享受红地毯待遇。因此,懂得经营的高校雪球越滚越大,保守不动的高校经济压力越来越多,开始眼红,于是不得不效仿经济模式好的高效。一个外州学生的学费顶得上三个本州学生,这个小算盘地球人都会的。
曾几何时,加州的教育系统以“为本州学生提供高等教育”的口号闻名于世。而今,加州也不得不面对经济现实开始变通。两年前,加州教育经费削减6。37亿美元,是自大萧条以来最大规模的经费裁减。相应地,各高校陆续裁员,提高学费,削减课程,扩大教室容量,以至于一些教室严重超载。1990年代,加州各大学78%的经费来源于加州政府。如今,学生学费则是支持学校运转的主要收入。1970年,里根政府首次开始在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强制收取学费,始称教育费"education
fee"。1980年代,政府正式开始大规模削减教育经费,经费来源主体逐渐向学生学费偏移。到了2008年,如今的教育经费来源体系已经初步定型,基本上是本州学生出资教育成本的46%。
拥有哈佛,麻省理工,以及波士顿大学等顶尖大学的马萨诸塞州同样属于公共教育先锋。某著名公立大学2009年时宣布该校将在未来十年历将非本州学生数量翻翻至6500人,同时本州学生人数基本维持现状在16000人左右。现在的非本州学生学费是23628美元,乘以3250个学生,学费创收可以达到每年7680万美元。当然,向公众宣布并解释学校的这一改革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大多数学校采取低调措施应对。
今天,大多数美国本土的学生主要的择校对象是综合性大学,州立大学,以及社区学院。尽管如此,学生贷款还是很多美国普通工薪家庭的巨大负担。曾经在电视上看到一位美国学生的父亲在接受采访时抱怨,自己当年的学生贷款还没有付清,现在又要开始替自己的儿女贷款了。
对于国际学生,此时是申请美国高校的良好时机。语言和成绩当然是不便的硬道理,同时,许多财大气粗的中国父母不眨眼睛地投资每年约25-40万人民币的学费生活费,让自己的孩子尽情选择常青藤或者私立大学。这令美国人看到了巨大的金库。许多高校投资聘用专门的招生顾问,拓展业务。还记得曾经的中国留学生要东拼西凑出覆盖自己4年美国大学全部学费的财产证明吧?现在美国大学以及移民局的共识基本上是只要求出具支持学生第一年学费生活费的财产证明即可。对于不打算花几十万上百万人民币读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可以在成千的有着高质量教学的公立学校里选择,学费一般折半甚至更低。很多高校为了吸引国际学生还特地提供了各种名目的奖学金。总之,在同等条件下,国际学生被录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为学子们提供了难得的时代机会。
看来,在金钱面前,美国高校也不得不弯下他尊贵的腰身。真正的教育不是靠金钱买来的。但是经济实力明显壮大起来的中国留学生在世界市场上越来越具有竞争优势。此时中国学生们需要做的就是扩充自己的知识,保持和提高成绩,练好语言。剩下的事情,就是在世界范围内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高等教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