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倒计时-行前必备生存锦囊
伴随着美国各高校录取工作进入高峰阶段,越来越多国内期盼中的学子们受到了梦寐以求的录取通知书。5-8月是学生签证申请的旺季,而在积极准备面签的同时,准留学生们还应该核查一便自己的生存锦囊,查缺补漏。最近我访问了若干留学官网的新贴,诸如情商、留学必备之类,感觉有很多补充,于是决定另起一页,为准留学生们准备一个锦囊,仅供参考。
·
留学目的再确认 :
这个问题貌似是申请留学之前应该已经解答的问题,但是信不信由你,留学大军中的大多数都是稀里糊涂地坐上越洋航班开始“未知”之旅的。我接触的很多中国留学生是因为不喜欢国内的教育方式,受到同学朋友留学的影响,迫于父母亲人的压力,甚至仅凭中介机构的忽悠,而开始“被留学”的。一些准留学生们钱是父母准备的,申请信是写手代劳的,学校是中介选定的,专业是跟风报考的。。。在整个申请留学过程中这些学生没有亲自参与任何过程。他们不清楚自己未来的学校在什么样的城市环境里,所报考的专业能学到什么,将来能够做什么。有些留学生初次见到我时茫然的表情和他们成熟的面孔即不匹配。
当然,也有很多事先经过周密计划考察,有目的有计划的报考的学生。即便他们在报考伊始已经对未来生活有所期待,在接到通知书选定留学机构后还是应该再确认自己的留学目标。比如,如果当初的留学目的是“镀金”
后回国以“海归”身份找工作;以留学归国人才身份创业或者接替家族产业;或是在美国找工作、找老公、拿身份。。。在确定了学校之后都应该再次了解该学校该专业的发展前景,毕业生走向,以及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等,将这些数据和自己内心的期待值进行比较,作出相应的目标调整。如果说留学前的目标是简单的“我想在一线城市买大房子!”现阶段则应该升级为“我有100万,能在一线城市的什么地段买多大的房子?”
·
精神断奶:
对于大多数中国留学生来说,留学是人生中第一次独自离开家长时间在异乡闯荡奋斗的经历。除去“闯荡奋斗”不说,仅仅是“独自离家”就已经另一些准留学生们紧张不安了。不论留学生是不是独生子女,从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成长,终究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离家远行都会是父母和子女双向的牵挂。在准备出发的几个月时间里,准留学生们应该持续地进行心理调整,在精神断奶后,“独立”、“自信”、“责任感”都将是留学生们日后赖以生存的养料,是留学成功的基石。没有做好精神断奶的准留学生和父母们都要自省了。婴儿需要父母的哺育与呵护,而十七八岁二十出头的青年还事事仰仗父母,则违反了自然法则,大逆不道。
·
你会玩吗?:
初来乍到的留学生十有八九都有无法融入校园,找不到美国朋友的困惑。网上无数帖子都在讨论情商的培养。留学生找我咨询时也常常抱怨说自己主动和班上美国同学说话,可是人家往往是礼貌性的回应几句就没下文了。极少有中国同学承认或者认为自己的情商存在缺陷。情商富含很多内容,但是想要提高情商最简便的方法就是“学会玩”。很多中国学生都是电玩高手,但是,即便是联机和美国同学在线游戏,电玩中的语言交流几乎为零。这样的玩家在情商中就属于不会玩的范畴。美国人,尤其是大学生中,体育运动风靡。中国留学生的体育强项基本属于羽毛球、乒乓球等灵活性强的项目,于是出现中国同学自己组队扎堆打球的现象。美国人热衷的运动大多属于拼团队和体能的项目,比如美式足球、垒球、棒球、橄榄球等。如果不喜欢体育也不需要强迫自己。美国高校动辄就有数百个学生社团,基本上能想到的甚至想不到的内容都有所涵盖:美食、动漫、音乐、舞蹈、戏剧、摄影、远足、人文社科等等。想要融入社会就不能孤芳自赏,挑选一两样自己能够接受的项目尝试性的参与也许会为自己拓展出全新的交友空间。
擅长乐器的同学不妨精炼几首乐曲,留学时带上自己的小型乐器,日后在课堂,宿舍,甚至大型演出中展示自己。高中大学时代学过武术操的同学,当初自己体育课的考核项目可能会令你在美国师生面前塑造出功夫英雄的形象。时尚先锋们也可能成为未来宿舍中的时尚顾问,吸引众多同楼层的粉丝围绕左右。
总之,情商中“会玩”所占的比重极大。不论怎么玩,玩什么,都可以使留学生的课余生活更丰富,交友面更宽观,幸福感更强。
·
和父母对话:
很多准留学生接到留学通知后往往开始大型采购,与好友聚会,而忽视了就在身边的父母。其实,留学前和父母的交流十分重要。留学是全家的行为,而父母是留学环节里离留学生自己最近的一环。留学生们有必要和父母探讨一下钱的问题,即便父母们常说“钱不是问题,你只要安心学习就行了”之类的话。比如除去学费生活费外,父母可以提供的零花钱有多少,家庭经济是否有能力支持子女在美国各地旅行,等等。事先讨论过这些话题可以让子女们消费更加冷静、负责,避免因为和同龄人攀比而给父母家人增添不必要的经济负担。长期分离和空巢父母的精神慰籍问题也要考虑。虽然留学本身的时间可以预期,但是在众多留学案例中,本科生选择在美国考研,或者本科、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在美国进行1-2年的实习,有些学生留学期间找到所爱决定移民,等等问题,都应该和父母事先假想一下,看看在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时候家人是否能够应对。另外,情感和性健康教育也十分必要。与其让子女自己在全新的环境下吃一堑长一智,不如事先进行疏导和教育,教会子女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本领。
·
大脑格式化:
中国文化有着悠久和深沉的根基,炎黄子孙对自己文化的信仰和崇拜也根深蒂固。本土文化应该成为留学生们助跑的动力,而不是阻断。年轻的留学生们往往在接触新文化时走两个极端:崇洋媚外和不屑一顾。盲目的跟风,不论好坏都一味追捧是愚昧的;眼睛顶在头顶上认为美国的任何事物都无法和中国几千年文明媲美也是不可取的。留学是一个崭新的开始,迎接留学生的将是一种崭新的生活。因此,留学生应该“格式化”自己的头脑,让自己以平和的心态充满好奇的探索新的环境,体验新的生活,规划新的未来。这里的格式化不是忘记自己是谁,从哪里来,而是抱着宽容的心态,海纳百川,求同存异,成为适应全球化发展的世界性人才。
·
做梦说英语:
许多同学在学习英语的时候都被老师告知,如果有一天哪位同学做到说梦话时都使用英文,那么该同学的英语就到达境界了。实际上,做梦说英语说明要把英文变成自己的语言,而不是蹩脚地使用别人的工具。经历了托福雅斯GRE的同学觉得拿到录取通知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其实,考试英语和实用英语以及学术英语还有着很大的区别。许多习惯了和书本电脑交流英语拿到英考高分的学生到了美国反而不如一些英语考试成绩一般但是听说能力强的学生吃香。在美国求学和生活,英语交流是关键。建议准留学生们利用行前的几个月时间可以训练自己的英语运用能力,熟悉通过嘴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通过电脑键盘。同学们可以自言自语,出门和同学聚会逛街的时候见到什么事物不妨给自己用英语描述一遍。这种看似有些神经质的方法可以让同学熟悉语言,发现新话题,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抽些时间通过网络多关注世界上正在发生的重大事件,涵盖要杂:政治经济人文地理,甚至花边新闻,都会成为自己进入新的社会环境后迅速加入周围同学讨论话题的助力。做梦都说英语不是一片浮云。
·
反客为主:
不知道有多少同学在申请留学的时候详细浏览过所申请学校的网站。不论答案与否,在得到录取通知书后,准留学生们都应该认真浏览一遍未来学校的网站。这样做是为了从侧面观察该学校的学术和学生服务的质量(信息更新是否及时,网站是否庞大,检索是否方便),了解服务设施和校园环境(周边环境,宿舍楼位置,体育馆与图书馆,绿化面积等),掌握重要数据(该专业的毕业率,学生的民族分配比率,研究奖励,社团数目和内容,校园刑事案件等)。总之,准留学生的目标是在临行前“将别人的学校变成自己的学校”,反客为主,建立情感,为更顺畅地融入新的校园打好基础。
·
文件资料准备好:
最后,我想提醒准留学生的是除了在行李中打包自己喜欢的各种物件外,一定要在行前反复确认带好自己的文件资料,避免不必要的延误和审查。很多学校都开始针对留学生进行临行前的预备教育,通过电子邮件等形式发给新生详尽的旅行贴士,打包清单,报到要求等。需要注意的事,除去留学生们有效的护照和美国学生签证外,
I-20 表格至关重要。 我曾经接触过只带了表格复印件过境受到移民局询问的学生。问及为什么没有
I-20表的原件,该学生说因为自己的妈妈觉得那个文件重要怕丢,所以留在家里,只让他带了份复印件就勇敢地出国了。虽然那个学生经过波折后还是平安入境,今后类似的情况还是避免发生的好。还有一位细心的母亲也明白
I-20表的重要性,于是对该表进行了塑封,弄得美国的一民官哭笑不得。如果学生因为各种原因手里有事先收到后来作废的该表格,切记只出示最新的有效表格,避免因为出示多张不同表格而受到质疑。
希望所有的准留学生们都能充分利用出发前的时间做好准备,顺利开始新的求学旅程。在忙碌的准备过程中,一定不要忘记多抽时间和自己的父母相处。他们将是同学们留学过程中最最思念同学们的人。最后,希望每个留学生都能准备好自己的生存锦囊,度过开心安心的求学生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