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为父母做什么?
(2012-12-19 19:53:25)
标签:
【原创】父母儿女亲情 |
分类: 心灵深处 |
从北京到广东,2000多公里的距离,自打五年前因为自己小家的原因从北京来到广东定居,从此离开了已经年迈多病的需要人照顾的父母。只有每年一两次有时间回来探望一下。不能在他们身边天天照顾他们,心里总觉得亏欠父母很多。
此次回京陪伴了父母七天,七天,能做些什么呢?
母亲以前中过风,后遗症是语言不利落了。患上了抑郁症后,就更加不愿说话,加上睡眠不好,食欲不振,总感觉无力的母亲基本就是卧床状态了。
早上起来为床上的母亲洗脸,刷牙。抑郁症的原因,母亲胃口极其不佳,口苦无味,吃东西都要加糖。而原来中过风的原因手臂无力不愿意刷牙,时间长了牙龈有些肿大发炎,一刷牙便碰到牙龈就出血,便更加不肯刷了。每次只有我回来才肯长大嘴巴,让我小心翼翼的刷一下。
坐一个半小时公交去给母亲到医院取药。
检查一下母亲的衣物,上衣的扣眼大了,缝小一点儿。裤子裤腰开线了,一一缝好。
正值北京的冬天,最大的问题是洗澡。母亲体弱怕冷,到了冬天更不愿意洗澡。每次都要像哄孩子一样的连哄带劝。怕着凉感冒,在浴室里才能一一脱去棉衣棉裤和内衣。母亲安静的坐在凳子上,任由我给她搓洗,让我想起小时候母亲带我去澡堂给我洗澡的情景。洗完依旧要先穿好衣服,再扶母亲回到床上,吹干头发,把长长的手指甲脚趾甲剪短,再让她喝完温水才算完成。
其他时间,只要我在家,母亲就会不时用弱弱的声音喊我的小名,我会马上奔过去蹲在母亲床头,连蒙带猜的听她口齿不清的言语,陪她说说话。每当这时就能感受到母亲的愉悦,我也会觉得这两千多公里的奔波是值得的。
至于70岁的父亲,也是高血压加糖尿病,却一边照顾卧床的同样70岁的母亲,一边隔一天还要带着自己包的饺子去探望在养老院里98岁的他自己的母亲,我的奶奶。
但父亲积极乐观,这些生活重担并没有让他怨天尤人,总是让我们放心,不要牵挂他们,让我们顾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他在家里养花,我都叫不上名字的七八种;养鸟,五只小鸟每天优美的叫声也能给床上的母亲添点儿乐趣;他自学吹黑管,弹钢琴,我回来的当晚就拉着我听他弹《梁祝》,虽然只是一个手指,但旋律连贯不间断,还是背谱弹。看着父亲弹琴的背影心里竟有莫名的感动。
对于父亲,最大的乐趣就是跟我聊天,也许因为母亲在家很少说哈的原因,每次回来父亲的话都特别的多,国事、家事、天上、地下,父亲滔滔不绝,我也只需倾听着,偶尔回应一句他就很高兴了。
父亲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捡东西改造,以前我总是反对,说他往家里捡垃圾,父亲总是说以后没准都用得到。原来的我不知道为这个与父亲吵过多少回。此次回来,发现家里又多了几个凳子,两个小电脑桌,父亲得意告诉我捡回来时哪儿哪儿坏了,现在被他一一修好,完好如初。看着他兴高采烈的样子,不知道为什么责备的话再也没说出口,孝顺是什么呢,也许就是让老人在能干的时候干点儿自己喜欢干的事儿吧,哪怕这事儿做儿女的看着不顺眼。
很感恩妹妹自打我离京后挑起了照顾父母的重担,每个周末都会风雨不改的开近一个小时的车来陪伴父母。我每次回来一时的付出都是容易的,而恒久的付出才是难得。很感恩父母永远支持自己的选择,哪怕这样的支持会让他们一年只能见女儿一两面。
很多朋友反对我有将来送女儿出国读书的想法,理由是万一不回来老了就没人照顾了。而同样为人父母的我们,又怎么会阻拦自己的孩子长大高飞。就像父亲常对我说的,将来,我也会对她说:“好好工作和生活,照顾好你的家和你的孩子,我们都挺好的!放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