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奶奶,你又在弄你的宝贝盒子了,那里面装着什么啊?
奶奶:你爷爷以前写给我的信,我一看这个啊,就觉得面前的爷爷没那么讨厌了!
孙子:我妈妈也一直给我写成长记录,这是妈妈对我的爱!
这是我听到的一则广播公益广告,听着那稚嫩与苍老的声音的对话,心里充满了感动!
我对书信,亦有深深的记忆,它成就了艰苦的岁月里永恒的爱情,也为女儿成长岁月里增添了乐趣。
彼时,我们刚刚大学毕业,因为毕业分配,有了二千公里的距离。父母坚决反对我们恋爱,九十年代中期,大学毕业后捧着的铁饭碗,他们认为我应该有更好的归宿。但是我执着的相信爱情。那时,电话尚不普及,而且话费远比现在贵。我每月的全部工资,只够打四五个小时的电话。所以,写信成了我工余时间最大的心愿和爱好。每天,把发生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寄到远方,然后开始长长地期待。之所以说是长,不是因为时间久远,而是因为等待的每一分钟,都是漫长的。每周,他都会有一两封信寄过来。那时,从哈尔滨到山东,平信要一周,快件也需要三天。 当时,他尚不善文字。大学的时候,他给家里的信,寥寥几句,不过半页纸。他说,自小最头疼的就是作文,写信于他来说是最难的事情。他给我的信,每次却能超过两页,只是密密麻麻的,错别字很多。有一次,我忍不住,在每个错别字下边,用笔做了记号,连同我的信,一并回寄了过去。收到下一封信,再看到生僻字,见到他小心地注了拼音,等着我把正确的字填上。我的信,却总是很长,每天写一两页,或是更多,等到超过六页的时候,就寄出去。第一封信,因为苦于刚刚毕业分配没有得到相互的地址,整整攒了六十六页。六十六页里,有8开的信纸,16开的笔记本纸,有作废的工作记录反面,真可谓五花八门。因为随时随地,想他了,就写一些字,放在口袋里存着,到了晚上,就仔细整理那些纸片,轻轻地铺平了,放在一起等着合适的机会邮出去。
公司到邮局,来回需要步行1个多小时,很多时候,我会利用午休时间,匆匆地跑去,装着满心的期待和幸福。以至于邮局里的工作人员,也慢慢地认识了我。时值今日,每次路过那儿,还觉得是那么亲切! 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他的回信渐渐地少了,有一次两周多都没有回信。我急得哭,打电话给他,才知道信都寄丢了。他权衡再三,改为寄快件,邮费由2角一封,变成了2元,对于刚刚毕业月工资200多块的他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后来,快件也开始丢,他就想了个办法,把每封信编好序号寄给我,好让我知道,中间是不是又丢了信。信,是我和他的希望和慰藉,是我们爱情的使者。那时的我,尚年轻稚嫩,面对接而连三的信件丢失,只有伤心,生气,却毫无办法。去邮局查,人家说已经给了单位,且有收件记录。曾找到送信师傅家里,好言相求。他却说,按公司规定说来信一律不签收,或许送到办公室时让谁给丢了。几个月里,丢了至少十几封信。许久后才弄明白,那些信被送信的老头截留了,现在想起来,还耿耿于怀,以致于几年后,那老头被雷劈死于意外,我一直以为是报应。
八个月后,他放弃了寒窗苦读十几年换来的很有前途的工作,来到我身边。带过来的,只有我们的专业课本和8个月里我写给他的近20万字的书信。之后,他开始慢慢地找工作,辛苦的打拼。我也可以间隔几天,甚至每天都能见到他。在他出差的日子,我还是习惯于给他写信,等他回来的时候,偷偷放在他口袋里。 相聚后每年的元旦,我开始给他寄贺卡。从女儿上幼儿园以后,也一并给女儿寄一张。我固执地以为,贺卡寄出的,不仅仅是祝福。我也习惯于在外出的日子,给女儿写信,从外地寄到女儿学校,很多时候,等我到家的时候,信还未收到,但我喜欢看她扬着信时快乐的笑脸。
女儿一年级时的信
从女儿出生以后,我和老公,也不约而同的拿起了已经生疏的笔,记录女儿成长的点点滴滴。女儿第一次笑、第一个发音、第一次学会手势、女儿成长的趣事和智慧,都在我们各自的笔下,留下永久而又真实的记忆!有时,记录是重复的,但是在两个人呈现地却是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味道,只有一种东西是一模一样的,就是字里行间对女儿的爱。 他的文字,随着女儿的成大,渐渐变得成熟又富有文采,与十几年前相比,几乎判苦两人。常常能洋洋洒洒几千言。他常说,他的语文水平、机械记忆能力,都是随着女儿成长快速提高的。 女儿上小学后,我和他一起开了博,用博客代替笔记录着一家幸福快乐的平实岁月。也因为博客,认识了许许多多的用心经营、感悟生活的朋友。 今天晚饭时,给老公讲那则关于书信的公益广告,想起书信带给我们的刻骨回忆,感慨多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