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改变老公对宝宝的教育方式

(2011-12-05 06:54:15)
标签:

屋檐下的小雨

信箱

育儿

分类: 屋檐下的小雨信箱

怎样改变老公对宝宝的教育方式
菜品1:拌厥菜粉,3月份欢子婚礼上的菜:)
怎样改变老公对宝宝的教育方式
菜品2:拌莴笋丝,3月份欢子婚礼上的菜:)

 

邮件1:怎样改变老公对宝宝的教育方式

西西,你好,
 
   看你的博客似乎上瘾了,现在工作刚好不忙。一有空就会上来看,看看就看回了你的博客。
 
   嘿嘿,当然我最近也是有一个不知道怎么解决的生活问题想请教。
  
  我宝宝生于2008年,现在3周岁多了。可是最近因为老公的教育方式,我俩闹得很不愉快。
 
  我是一个在生活上很多事都不拘小节的人,但唯独在小孩的事上我不能马虎的草草了事。说来也是因为我们这个小孩来得真不容易,在生儿子之前我自然流产过两次。从计划怀孕起,我求医问药,放弃工作,直到宝宝2周岁半才做现在这份工作。
 
  结婚10年了,我跟老公的关系一直很好,包括不孕,流产,很痛苦的经历。我们都很少闹的不愉快,一直相互支持,鼓励。
 
  宝宝从小都是我带的,公公婆婆一起住,照顾我们的生活起居。宝宝小的时候,老公就是哄哄逗逗,开心了多玩玩,累了少玩玩。现在宝宝大了明白很多事儿了,老公总是看他的缺点。经常说:“宝宝又不听话了”“宝宝你怎么这么小气啊?”“又不走路,懒得要命”。这些话他经常说,我一听他说就很烦。前几天,我听他说这话就瞪他,或者说他怎么老这样的口气。就这样他火了,冲我问“我是不是不能说话了,一说就是错。”看得出来他真得很生气,回家我就故意逗他,两人心情都缓和了好多。
 
   可是就这样的事情,我心里一直不舒服。我跟老公沟通,告诉他。我希望他多陪宝宝,可以培养良好的父子关系,可以培养出更有男人气质的宝宝。因为这些是我没法做到的。老公说,我这么聪明的人我能不知道这些,我想过。可是我的工作性质是这样,在公司我一直都是很强硬的,不然好多事情没法执行。你让我一到家就换一副嘴脸对宝宝,谈何容易啊。我无语,但我还是想改变他的现状,请教西西。
 
   其实老公在小孩的养育上也不仅仅是哄哄逗逗,当宝宝生病或生活上有什么需要,他会马上行动。生活中要感激他的地方也很多,但就是没法接受他现在对宝宝的说教方式。郁闷中。。。。。。
 
   期待您的启发。

 

屋檐下的小雨的回信1:

 

感觉是从孩子出生到现在,他带孩子的机会还是少,所以,你和公婆要多给他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这一点,也要和公公婆婆沟通好,让他们也配合你一起培养他们父子间的感情。今天3分钟,明天5分钟,后天10分钟,人和人的感情,都是一点点培养起来的,父母与孩子间也是这样。

 

男孩小的时候,都和妈妈亲,都围着妈妈转,但是再长大些,男孩还是跟爸爸交流的更多些。所以,你暂时也不要这么着急,看到书上说父亲带大的孩子聪明,于是急迫着马上想让他成为会带孩子的爸爸,欲速则不达,要给他些时间,让他一点点、一步步做的更好。

 

大人应该合理表扬孩子,这个理论你知道了,其实夫妻间,也应该多表扬,少斥责,如果你老公再用“宝宝又不听话了”“宝宝你怎么这么小气啊?”“又不走路,懒得要命”这样的话批评时,你不要马上就疾言厉色的批评他,而是找些理论根据,现在网络上的资料那么多,专门找父母该多表扬孩子,不要太多批评孩子这样的句子打印下来给他看,再买些父亲育儿好处多之类的育儿书籍给他看,耳濡目染的,他会受些影响,即使最开始表现得有些不以为然。

 

当他不以为然时,不要马上生气、发脾气,我想和老公灌输我的一些观点,他不同意时,我都是撒娇着说,然后,他先是被迫接受,进而能够全面体会。这个世界上,能够宠我们如孩子,任我们撒娇的除了父母,就是丈夫了,为什么不善加使用?

 

慢慢来,他在单位里是强硬型的,在他带孩子的过程中,既能磨性子,又能逐渐柔软下他的心来。

 

今天的邮件,也希望其他宝妈们都给些意见!

 

邮件2:孩子该不该报兴趣班

 

亲爱的西西:你好!

 

看着你天天在网上为JM们排忧解难,真的很佩服!这世界就是因为有了你这样的热心人才会如此美丽。

 

最近一直在为给孩子报班儿的事情纠结,报吧——怕累着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不报吧——怕孩子将来学习跟不上,留遗憾,看着身边的家长们忙于带孩子奔波于各种班,听着刚上小学的孩子家长的抱怨——进度太快,孩子跟不上。我一直在想,要学校干啥用呀?不就是教孩子知识吗?都在课外班儿学了还要学校何用?

 

你的人脉很广,能否讨论一下,很想听听过来人的经验。谢谢!

 

屋檐下的小雨的回信2:

 

请有经验的博友们提供意见,谢谢先。

 

屋檐下的小雨信箱:v_xixi@sina.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麻汁豇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